基地孩子們正埋頭苦寫學校作業,小咪卻不以為意地擦掉聯絡簿上「今日作業」的內容,志工問:「功課都完成了嗎?」小咪淡定地回答:「我今天不用寫喔…」不過很快被一旁的孩子「提醒」,其實小咪的作業都沒寫,而且早就不知道累積了多少……。

▲小咪來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後,非常喜歡多元課程,更從中找到學習熱忱。
多年前,小咪的爸媽因故離婚,妹妹跟著媽媽離家搬走,小咪雖然還擁有爸爸、阿公與阿嬤的愛,但大多時候,她都一個人獨處,因為大人們為生計忙進忙出,實在無暇陪伴。
在家裡,主要照顧小咪的是阿嬤,同住的親戚很多,爸爸與阿公在外做鐵工,幫忙分擔家計,不過阿嬤說:「做鐵工一天大概賺2千多元,可是工作不固定啊!沒有工班就沒錢賺……」。阿嬤擔心生活費不夠用,顧不得自己已經上年紀,硬撐著身子下田種菜。小咪每到週末放假,也會跟阿嬤到市場賣菜,賺錢補貼生活開銷。

▲平時在家裡,阿嬤(左)最常陪伴小咪,祖孫倆週末放假時,都一起到市場賣菜。
因為家境清寒,小咪一家都很精省過日子,住的是傳統平房,腳踩的是水泥地,廚房擺設簡單,瓦斯爐、鍋碗瓢盆已經老舊。家裡沒有書桌,小咪只能趴在房間床頭上,克難地完成課業跟學習。此外,家裡使用舊式熱水爐,每天都要燒柴煮水才有熱水洗澡,遇到冬天或寒流來,更是折騰。

▲小咪一家住傳統平房,地板就是水泥地。

▲家裡沒有書桌,小咪只能趴在房間的床頭櫃上寫功課。

▲(圖左)小咪家的廁所使用舊式熱水爐,每天都得燒柴煮水,才有熱水洗澡。(圖右)廁所設備也很簡便,小咪通常用大水桶貯水、洗澡。
雖然物質生活比不上一般家庭,但小咪懂得自己打發時間,下課後在家門前騎腳踏車,找樂子,不然就是打電話跟妹妹聊聊天,不過自小沒有大人陪伴、管教,孩子不懂得自理生活,也缺乏基本衛生知識,阿嬤多念幾句,她立刻回嘴。學校作業,阿嬤看不懂也無力教她,於是小咪索性跟阿嬤說:「今天沒有功課。」

▲自爸媽分開之後,小咪與妹妹也無法住在一起,平時多靠電話彼此關心。

▲儘管家裡收入有限,小咪只能騎著二手腳踏車,她依舊玩得很開心。

▲加入計畫之前,小咪不懂得自己打理生活,房間裡衣物經常隨意擺放。
志工回憶起小咪剛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時,曾把不喜歡吃的飯菜撥到地上;用完餐,不太會洗碗;志工教她念注音,小咪不肯配合,而且總是偷偷擦掉聯絡簿上的作業表,假裝沒有功課,直到70多歲的志工阿嬤貼身陪伴她,不好的習慣才逐漸改善。

▲社區裡最資深的志工(左)耐心陪伴小咪,小咪把對方當成自己阿嬤,總是叫她「阿嬤老師」。
「阿嬤老師,我來了!」
小咪口中的「阿嬤老師」是基地裡最年長的志工,為了幫助小咪建立良好衛生習慣,阿嬤老師特地配合孩子的喜好圖案,送她全新的組牙刷、牙膏,加強刷牙動力;另外也耐心教她寫作業,若孩子態度不耐煩,基地的哥哥、姐姐也會不時提醒著「小咪要有禮貌喔!不可以翻白眼喔!」孩子接收到這麼多人的關心後,開始學習與大家相處,並注意對方的感受,現在如果做錯事,小咪會記得說「對不起!」甚至主動整理垃圾、洗碗,也不再偷偷擦掉聯絡簿上的作業表,如今一到基地,她馬上打開書包、寫作業,學習心態進步很多。至於計畫安排的多元課程,像是武術課與手作課,小咪都很喜歡,有次還獲得獎狀,拿回家時,老人家看到驚訝又開心!

▲小咪今年跟著社區參加外部活動獲得肯定,阿嬤相當驚喜。

▲小咪尤其喜歡「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安排的武術課。
而阿嬤也發現小咪不一樣了,不僅懂得打理自己,也減少跟別人吵架回嘴,陪阿嬤上市場賣菜時,懂得主動跟客人打招呼,幫忙打包青菜。最近小咪許下一個願望,說道「阿嬤最關心我,以後長大如果我有錢,我要買一棟大房子給阿嬤住!」因為「臺灣夢計畫」志工們的付出,與小咪的家人一起用愛拉拔孩子長大,家裡的大人可以放心為生活打拼,孩子對於未來有了更多的想像,也許長大之後,小咪的願望終能實現!

▲在「臺灣夢」志工陪伴下,小咪變得逐漸懂事,現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碗,而且洗得相當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