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男生,不要女生。」
小蠻出生後,爸爸落下一句話就失聯,接著她又遭到媽媽二度遺棄。被託付的保母無力負荷,只能請社會局介入,先把小蠻安排到寄養家庭兩年,再輾轉請沒結婚的親阿姨領養。
「實在捨不得她一直在外頭流浪,畢竟是自己的小孩。」心疼小蠻沒親人照顧,阿姨顧不得手頭緊也要扛下重責。在檳榔攤工作的她,一個月的收入僅二萬多塊,同時得照顧小蠻和年邁的母親,扣除房租、生活費等等,生活並不優渥。不過讓她最憂心的,其實還不是經濟問題。

▲阿姨不捨小蠻在寄養家庭流浪,即便自己經濟拮据,還是決定領養她。
兩人相處沒多久,阿姨就發現小蠻有學習障礙、語言發展遲緩等情形,甚至不如小她三、四歲的孩子,送醫院檢查才發現,在領養前似乎曾受虐,不但耳裡流膿,腦部也受過傷,外加小蠻還有過動及自閉等多重症狀,阿姨憂心會影響孩子成長,在醫生的建議下便把她送早療。阿姨費盡心思到處打聽,只希望給小蠻最好的治療,只不過跑了五、六間診所和醫院,還是沒太大起色。「我們去了一陣子,就上一些遊戲和音樂課,但感覺進步不大。再加上每回早療課,我都得向檳榔攤請假,壓力實在很大,最後只好放棄…」
上小學之後,小蠻課業持續落後,自信心不夠、常和同學出現磨擦,甚至孤立自己,為此老師常常得「找時間」和阿姨溝通。但阿姨每天早上六點出門工作,晚上十點多才到家,心有餘而力不足。剛好「臺灣夢」社區專案人員得知消息,主動關心並說服阿姨讓小蠻在放學後加入社區基地,一方面讓孩子多些陪伴,另一方面,也透過多元、豐富的多元課程,刺激她的學習發展。

▲「臺灣夢」社區專案人員得知小蠻的特殊狀況,主動說服阿姨讓她放學後加入社區,希望藉此讓孩子多些陪伴。
社區志工知道小蠻的特殊情形,不曾強迫她參與課程,反而是在小蠻完成作業之後,鼓勵她自主加入喜歡的活動,希望她循序漸進地融入團體。不僅如此,由於其他孩子會主動噓寒問暖,關心她適應的問題,以及需要幫助的地方,讓小蠻感受到溫暖,不到半年就交了兩個摯友,平常三人最喜歡一起窩在「秘密基地」遊戲區。

▲為了讓小蠻適應社區生活,志工用循序漸進、不強迫的方式,讓她選擇自己喜歡上的課程及活動。
「妹妹妳來這裡,我來幫妳…..」
「不要叫我妹妹啦,叫我XXX就好」
在秘密基地,小蠻表現得比平常還要成熟,不管對方年紀多大,她總是以姊姊自稱,也喜歡照顧他人;從互動中,她找到自己的價值,不僅變開心、話匣子也打開了!她開始接受「臺灣夢」社區的一切,喜歡志工的照顧、喜歡同伴的陪伴,也喜歡勞作課,每次都急著想把作品帶回家分享。而母親節這天,她特別做了一張卡片和送一朵康乃馨給阿姨。

▲小蠻在社區交到二個摯友,三人最喜歡到「秘密基地」談心交流。
「謝謝阿姨,您辛苦了,母親節快樂!」
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阿姨感觸頗深。兩人同住八年,但相處時間不多,再加上小蠻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其實彼此都還不太熟悉。如今一張小卡片,讓兩人感情升溫,小蠻也開始主動幫阿姨分憂解勞,周末假日,會隨阿姨到檳榔攤幫忙。而阿姨感動之餘,也決定幫愛畫畫的小蠻買一組畫筆,讓她閒暇時當個小畫家。

▲小蠻和阿姨感情漸漸升溫,體貼的她周末假日還會主動到阿姨工作的地方幫忙。
沒有親生父母陪伴的小蠻,原本空虛的心靈如今已漸漸富足,有了疼愛她的阿姨和照顧她的社區志工,她變得愈來愈開朗、有自信,這些源源不絕、充滿愛的養分,未來也將持續陪伴她,面對每一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