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不再慢吞吞

臺灣夢 2021/05/03

       晚上10點,許多孩子都上床睡覺了,彤彤卻還在挑燈夜戰寫家庭作業。因為她動作太慢,容易分心,功課寫了3、4個小時都還寫不完,爸爸不禁擔心起彤彤的學習狀況,心想「如果連作業都寫不完,之後上課該怎麼辦呢?」


▲彤彤剛到社區基地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寫作業。

       社區志工到彤彤家訪視後發現,她爸爸在家附近工廠工作,上下班時間穩定;媽媽是新住民,有基本的中文能力,也找到一份大樓的清潔工作。雖然是雙薪家庭,但每月的薪水收入有限,因此家人生活節儉,像是爸爸的床壞掉也不換,他寧願睡在地上也要把錢省下來;放假時,媽媽有機會就到市場擺攤賣點心,多少貼補家用,也是為日後彤彤的教育費做準備,爸媽無不希望她好好讀書,長大後有一技之長。

       爸媽雖有這樣的心意,不過家裡的硬體學習資源卻相當有限。因為住家空間不大,彤彤與爸爸、媽媽同睡一間房,更別說能有自己的個人書桌,所以平常她只能在客廳旁一張小木桌上寫作業每當家人在客廳看電視時,坐在旁邊的彤彤根本無法專心完成功課。加上爸媽每天工作忙碌,無力陪她複習作業,在學校時,彤彤的學習進度也落後不少,識字量更低於三年級學生的平均程度…

       為了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況,彤彤的爸媽也曾經試著立下一些規矩,譬如要她每天放學回到家先報時,然後約定好幾點前要完成哪些事,不過通常是時間到了,彤彤卻還沒做完。執行一段時間後,爸爸發現,她的狀況不只是速度慢,有時是注意力無法集中,而且話總是不多,很少跟家人分享學校發生的事,久了讓爸爸、媽媽越來越擔心孩子的學習狀況。後來得知「臺灣夢」計畫,爸爸決定讓彤彤下課後到基地去,接觸更多元、豐富的課程,刺激學習發展。

       剛到基地時,志工發現,相較於多數孩子都能遵從作息時間,先寫完作業後再吃飯,接著參與課程,最後打掃完基地環境再回家,但是彤彤總卡在寫作業的第一個步驟,以至於後面的作息全都落後,也無法跟其他小朋友參與後續的活動。有一次,志工特別開放讓寫完作業的孩子們玩桌遊,於是大伙馬上埋頭苦寫,只是沒過一會兒,彤彤的注意力很快就飄走,寫功課的速度大幅落後,最後,她非但沒玩到,還得把作業打包回家繼續努力。

       幾次之後,志工認為彤彤的動作太慢容易影響課程進度,且她個性比較被動,因此也少有機會跟其他孩子互動,長期下來,彤彤就越來越孤單了。為了解決她的人際關係與課業學習的問題,志工於是決定找基地的小天使們來幫助彤彤


▲以前的彤彤(右後方)不擅與其他同學互動,別人拍照,她常常一人站在角落。

       所謂的「幫助」其實就是「督促」彤彤按時間完成手上的工作。現在有2名社區志工及3位孩子擔任她的小天使,志工負責督促吃飯及維護社區環境等生活常規,其他3位孩子則陪她寫作業,不會寫的題目就共同解決。剛開始小天使們有點挫折,從鼓勵到催促彤彤都起不了作用,甚至還因此翹班。所幸小天使們的努力能堅持下去,一段時間後,志工聽到孩子說:「彤彤我們一起來玩!」當下就知道策略奏效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後,彤彤寫功課的速度變快了,學校大部分作業都能在社區完成,且識字量也逐漸增加,讓爸爸、媽媽這才鬆了一口氣,然而孩子的進步還不只這點。


▲彤彤在家裡沒有自己的房間與書桌,只能在客廳旁的桌子寫作業。一旦家人在一旁看電視,她就很容易分心。

       彤彤來到社區基地後,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是開啟在美術創作上的興趣。她很喜歡藝術課,也是唯一主動參與的課程,有次志工帶著孩子共同創作戶外的大型藝術裝置,彤彤不只主動幫忙,還跟同學討論配色方法,且積極參與塗色,搖身一變成為「小畫家」。


▲彤彤喜歡社區基地安排的藝術課,每次上課總是主動參與創作過程。

       暑假過後,彤彤即將升上4年級,志工問「成為中年級的大姐姐後,是否有給自己期許呢?」彤彤想了想說:「我希望寫功課再快一點,然後可以教別人。」志工聽到她的回答,感受到這孩子有想「改變」的動力,內心覺得很感動,過去的努力也有了成果。在彤彤的期許真正實踐之前,她的專屬小天使還會持續當個小跟班,陪著她繼續努力!


▲現在彤彤不僅寫作業的速度改善,寫字愈來愈工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