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找回妞妞的笑容

臺灣夢 2020/08/31

     「這是阿嬤曬的豆菜,爸爸說等他睡醒,晚上會帶我們去逛夜市,還有你看這裡…」一進門,妞妞拉著大人的手,嘰哩呱啦地說個不停,看不出來她才小二,過去甚至是個不太說話、常用尖叫表達情緒的孩子。


▲剛到社區的妞妞不太會說話、也不太會與同學相處,大多用尖叫表達自己的情緒。

       妞妞和爸媽、阿嬤、伯父住在田間的舊屋裡,媽媽在家裡附近的工廠打工,爸爸是個南北奔波的板模工,為了一家生計,都在外接案工作,常常好幾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因為父母都忙於工作,家裡大人也無法好好教養孩子,在學校老師的介紹下,便將妞妞帶到社區築夢基地,課後的生活也好有人照應。來到社區基地後,專案人員才發現,妞妞和其他的孩子有點不同。

     「也許過去較少和同儕接觸的關係,或者家中缺乏其他同齡孩子的學習刺激,妞妞不太能說出完整的詞句,開心或生氣這種比較激烈的情緒,也常用尖叫來表達,和同學相處容易有摩擦,課業學習也不盡理想。」社區專案人員如此說著。


▲其實妞妞是個天性開朗可愛的孩子,卻因為缺乏生活和學習上的刺激,讓她和同儕相處需要花更多時間磨合。

       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妞妞剛上小學不久後,阿嬤剛好腳開刀,我要顧大的、又要顧小的,有時候工作還要忙,真的會忙不過來。加上自己書讀得不多,她拿功課來問我,我看不懂,想教也使不上力…」妞妞媽說的,是大部分經濟或知識弱勢家長普遍的無奈。甚至有時阿嬤顧著和鄰居聊天,連妞妞下課都忘了來接,只好由專案人員開車送孩子回家。

       大人在陪伴和照顧的輕忽,讓妞妞找不到學習的模範和情緒抒發的出口。她看到情緒障礙的同學不會說話,便學人家大吼大叫;因為情緒躁動不安,好好坐著10分鐘都是困難,不僅作業時常寫不完,吃個東西也是走來走去,掉得滿地都是,壞習慣讓同學不想親近她,師長也很頭痛。


▲剛到社區的妞妞帶了一些壞習慣,讓同學不願意親近她,社區志工耐心地導正,才逐漸改善。

       來到社區之後,專案人員耐著性子,天天把妞妞留下來一字一句地教,等到功課寫完再送她回家。此外,社區安排的美術、客語等多元學習課程,也讓妞妞找到課業以外的成就感。社區的客語老師是個溫柔的媽媽,在學習之餘,也常教導社區孩子們對於擁有的資源,要常懷感恩的心、溫柔待人。妞妞耳濡目染下,也變成一個溫暖的孩子,「有天阿嬤晚上生病發燒,我有倒水給她喝。之前阿嬤受傷開刀,我也有問她好不好?」甚至幫忙掃地、洗碗…都難不倒這個才小二的娃娃。「我們看她個性真的改變很多,不只人比較開朗有自信,在品行跟同理心方面也進步了。」


▲小小年紀的妞妞現在也會學著分擔家務,減輕阿嬤和媽媽的負擔。


▲看阿嬤在廚房忙著,妞妞會急忙要倒水給阿嬤喝,十分可愛。

       社區專案人員也常利用送妞妞回家時,和媽媽分享教育孩子的資訊,有些概念之後,媽媽也利用假日帶妞妞去讀經班或參與其他課外活動,多方面的刺激和學習下,妞妞的性情穩定許多,連帶課業也有了進步。


▲現在回到家裡,妞妞會自己確認功課寫完了沒,媽媽笑說和過去簡直判若兩人。

       在社區時,妞妞也一起參加舞蹈班的學習,她心裡有個小小的願望:「希望把舞練好之後,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上台演出,到時就可以邀請媽媽來看我表演。」可惜可能因為妞妞年紀小、練舞跟不上進度,舞蹈老師並沒有把妞妞排上演出名單;加上媽媽說演出那天難得可以加班,想多賺一點加班費、可能不去看表演了…但沒想到,妞妞並沒有因此氣餒,反而更加努力練習!村長知道這件事之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表現的機會,便讓所有的人都上台表演,妞妞媽那天也特地抽空,看完表演才去工作。這次的經驗讓妞妞的信心大增,對她的自信建立也大有幫助!


▲社區為每位孩子爭取表現的機會,這次的演出也大大增加妞妞(後右)的信心。


▲妞妞在社區的課外學習中找到自信,她拿起阿嬤的畫像笑說:「這是生氣的阿嬤,這是開心的阿嬤!」讓一旁的阿嬤哭笑不得。

       不只妞妞在社區得到學習和自信,家長也因為社區的溝通和協助,更可以妥善分配時間照顧孩子,現在阿嬤也會出去打零工,下工後就到社區接妞妞,不會再忘記接孫子回家。在社區基地裡的妞妞,笑容也變得更多了,不僅成為專案人員的小幫手,還會幫忙打果汁,照顧同學。那天在社區見到最疼愛她的客語老師,還一把抱住老師說:「老師謝謝您,我愛您!」一句感謝的話和可愛的笑容,就是臺灣夢社區對孩子用心和努力最好的回報了。


▲因為社區專案人員和客語老師的溫暖陪伴,讓妞妞在學習和人際上有極大的進步,家人也對孩子的照顧更重視,讓孩子在家庭和生活中重拾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