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哈燒新聞 哈燒新聞
愛心捐款

News哈燒新聞

中國信託深耕志工文化13年 累積服務14.7萬小時

志工服務 2018.08.07

中國信託平均每10位員工,就有1位是愛心志工
每週六的上午,總會看到穿著綠背心的中國信託志工,穿梭在全臺社區。近幾年來,企業志工在國內蔚為風氣,不過要穿上綠背心,成為中國信託志工的一份子,不僅要經過面試,還要犧牲週末休息時間,接受最多64小時的訓練,才能實際走上第一線服務。自2004年,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簡稱「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推動企業志工文化以來,中國信託平均每10位員工,就有1位是愛心志工,累積13年來,服務總時數將近14.7萬個小時。

8月4日周六早晨,基隆市堵南社區正進行一堂美語課,4位老師教學生動活潑,還搭配自創遊戲,即使課程結束了,孩子們還不願意停止;更有幾位同學原本不喜歡美語,上完課後已改口並覺得美語很有趣。這不是美語補習班,而是中信慈善基金會在暑假期間,為「臺灣夢」基地的弱勢孩童開設的課程,以繪本行動劇、團體遊戲教學引發孩子興趣的美語老師,其實是來自中國信託的志工。
▲暑假期間中國信託美語志工都會走訪「臺灣夢」方案築夢基地,以美語繪本為主體,搭配有趣遊戲及活動進行美語教學

 

中國信託三大志工團隊日益茁壯
13年來,中信慈善基金會與衛福部北區兒童之家(簡稱「北區兒童之家」)長期進行課輔計畫,每週六都有近50位中國信託志工為院內孩子進行課業輔導、閱讀繪本、增加品格教育觀念及美語課程。暑假期間,志工服務版圖再擴大,增加「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為服務據點,從7月開始,每週六為社區小朋友上美語課。

回顧中國信託的志工文化,源自2004年中信慈善基金會成立,辜仲諒接任董事長職務後,積極推動企業志工文化,號召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員工加入。2005年首先成立課輔志工,隔年組成理財志工,美語志工則在2007年成立,至今三大志工團隊共有2,277人,平均每10位中國信託員工,就有1位愛心志工。這群穿著綠背心的中國信託志工,13年來走訪北區兒童之家、「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及「愛接棒」偏鄉少棒學校。

 

穿上綠背心不僅是熱忱,更是種責任
不過要穿上綠背心不是件簡單的事,除了要通過面試,還得依志工類別不同接受課程訓練。以理財志工為例,必須利用週末休息時間,累計受訓8天、最多64小時的訓練,完訓之後,才成能站上第一線服務。儘管如此,每一位志工仍甘之如飴,充滿服務熱忱。

任職於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資訊部的游雅婷,個性活潑又喜歡冒險,曾在國外工作,也曾帶著青少年參加探險教育活動,與小朋友相處有豐富經驗的她,剛加入美語志工及課輔志工時,也曾遇到態度不佳、不願好好說話的孩子,但這反而激發她想盡各種方法,例如把繪本故事融入桌遊、提升孩子注意力,消除彼此隔閡,充滿挑戰性。而且若在服務現場遇到同部門同事,更能增強彼此的正能量,交換照顧孩子的心得感想,讓她愈來愈喜歡當志工,更認同集團的志工文化。
中國信託美語志工呂昶幸(左二)與游雅婷(右一),為了提升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把美語單字套入遊戲中,讓孩子快樂學美語。

 

另一位是喜歡用誇大肢體語言來說故事的丁鈴玲,她曾獲中國信託愛心志工最佳新人獎,目前任職於中國信託銀行企業金融處。過去她在美國讀書,目前工作也使用英語溝通,加上本身喜歡跟小孩說故事,於是加入美語志工團隊。她為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於是自創遊戲,搭配招牌的誇大肢體動作跟語氣,提升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有次因為丁鈴玲曬得比較黑,加上小朋友覺得她口音特殊,竟然問:「妳是不是菲律賓人?」讓她哭笑不得,不過她也因此發現孩子有認真聽課,獲得許多成就感。
中國信託美語志工丁鈴玲(右一),擅長以肢體語言吸引孩子的目光。

 

中國信託員工認同企業志工文化,長期投入志工服務
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說「為孩子搭一頂幸福帳篷」,綠背心就代表愛的能量,期待中國信託成為一家「愛的企業」,如同「We are family」的精神,讓偏鄉孩童也成為我們的一家人,為社會累積更多幸福能量,指引孩子們未來方向。截至目前為止,中國信託愛心志工累計達2,277人,服務超過2,015場次,時數超過14.7萬個小時,且其中不乏工作10年以上的資深員工,因為認同中信企業文化,長期投入公益服務,即使工作繁忙也不缺席。企業志工文化,也讓中國信託留人、留才,以具體行動實踐企業公民責任,為臺灣創造更多的幸福與感動!

 

【同場加映】脫不掉的綠背心  辜仲諒陪偏鄉孩子築夢

「綠背心穿上了,你就不會想脫下。」自2009年成為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的辜仲諒,穿著綠背心,一穿就是快九年。每一場公益活動,他穿著休閒服,套上綠背心,搭配球鞋,幾乎與現場志工沒兩樣,融入孩子的世界裡,不見以往馳騁金融圈的霸氣,取而代之是柔軟、為人父的姿態,這是現在的辜仲諒。
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圖右)親走26個臺灣夢築夢基地,與偏鄉孩童肩並肩一起畫小蜈蚣,鼓勵孩子們敢夢、有夢、築夢。

 

慈善並非一蹴可幾,這條路很漫長。辜仲諒擔任企業志工,從與弱勢孩童共度耶誕節開始,講故事、做薑餅、逛故宮,還當起聖誕老公公發禮物。不過,實際下鄉後,他發現做公益沒想像中容易。

 

一切都以「孩子」為出發點
七年前,他探訪一位屏東單親媽媽,她獨力扶養三個孩子,一家子住在庇護中心,靠著每月兩萬元薪水過日子。辜仲諒問她:「現在的困難是什麼?」單親媽媽說:「想去高雄工作多賺點錢,但誰來照顧三個孩子?」兩年後,他主導基金會、推出幫助弱勢家長脫貧的「信扶專案」,至今輔導逾1300位家長,成功協助至少246個家庭逐漸有穩定收入,順利與社會重新接軌,讓孩子有健全的家庭生活。

從辜仲諒陸續做的事情不難發現,一切都是以「孩子」為出發點。曾經是意氣風發的高富帥少爺,歷經低潮後,為人子也為人父的他,延續父親辜濓松1985年點燃第一把生命之火,守護孩子、幫助孩子追求幸福的信念,擴散到整個中國信託集團,每年總動員向民間招募善款,展開全方位扶助方案,照顧超過45萬名貧困、弱勢孩童。

2015年,他推動「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連結在地資源、動員在地志工,打著「社區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口號,提供弱勢孩童多元課後陪伴活動及營養餐食,建構兒少社會安全網絡。如今全臺已有26個築夢基地,偏鄉弱勢孩童因為這項計畫改善學習環境與家庭生活。

另一個以「孩子」為出發點的明顯例子是「棒球」。2014年,辜仲諒推動「愛接棒─少棒暨青少棒資助計畫」,今年補助全臺23所少棒、青少棒球隊的營養費、課後輔導及更新球具設備等費用,來幫助打棒球的弱勢孩童。辜仲諒曾經去過一個小朋友家,家裡沒水沒電沒親人,還有小朋友父親失蹤,和母親嫁到繼父家,繼父嫌他麻煩又丟給阿公、阿嬤養,這孩子是學校出名的壞小孩,後來是有愛心的教練看不下去,叫他去打球。後來球隊打了冠軍,他從壞孩子變成優秀的選手。辜仲諒問他「為何愛打棒球?」孩子說「球隊是我的家人,教練是我的爸爸,隊員就是我的兄弟姊妹,棒球就是我的生命。」而且除了少棒、青少棒,中信每年贊助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賽,又接手職業棒球隊中信兄弟,完成從基層棒球到職業棒球的最後一塊拼圖,今年辜仲諒還成為臺灣史上擁有球隊又當選棒協理事長的第一人。 

辜仲諒說:「賺錢很重要,但賺了錢回報才是生命的價值。」他數次邀請同為企業老闆的好友參與慈善活動,想辦法拋磚引玉邀集更多人加入,讓臺灣所有需要幫助的角落都得到相同資源,幫助更多孩子吃飽念書,在人生道路上充滿希望。他推動企業志工文化的信念也是如此,希望影響有志之士一起改變臺灣,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好!

過去不斷追求銀行績效的辜仲諒,穿上綠背心之後,身段與心都變得柔軟,現在經常掛嘴邊的是「愛的循環」、「用生命影響生命」,持續低調出席慈善活動,親自拜訪全臺灣每一個築夢基地,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膀,鼓勵他們勇敢、要有夢想,告訴他們每位志工都是最值得信賴的依靠。比起「董事長」頭銜,孩子大聲叫「辜仲諒叔叔」,似乎讓他得到更大的滿足。
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圖右站立者)與「臺灣夢」築夢基地的孩子一起上課,童心未泯地跟著開懷大笑,幫助偏鄉孩童是他推動全方位扶助方案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