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起,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簡稱「中信慈善基金會」)推動「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簡稱「臺灣夢計畫」),提供弱勢孩童多元陪伴、在地特色課程與營養餐食,幫助孩子好好長大。29日再為嘉義縣和平社區舉辦掛牌儀式,「臺灣夢計畫」版圖又添一新據點。

▲中信慈善基金會「臺灣夢計畫」新增服務版圖,29日為嘉義縣和平社區舉辦掛牌儀式,由衛福部社工司王燕琴簡任視察(右七)、中信慈善基金會陳國世副董事長(左七)、嘉義縣社會局張翠瑤局長(右六)與和平社區發展協會吳倚豪理事長(右五)等人進行揭牌。
  嘉義縣和平社區位於曾文水庫上游,交通不便、資源有限,在「臺灣夢計畫」支持下,打造築夢基地,如今已見扶助成果。該社區基地使用水庫漂流木打造小提琴,將藝術與音樂和在地生活文化做結合,發展在地特色。此外,也透過繪畫、攝影、勞作以及「小小導覽員」的培訓,不只讓孩子們有飯吃、有書讀、有人陪伴,更帶領孩子認識家鄉,加深地方認同。

▲和平社區築夢基地的多元課程融入在地特色,帶著孩子們學習小提琴、各式手作課程,不只讓孩子更認識家鄉,對自己也更有自信。
  掛牌活動一開場,小朋友們用小提琴演奏《小星星》,以及活力十足的舞蹈演出。隨後,孩子們又化身為小老師,為來賓們解說作品的「創作理念」,讓現場驚嘆聲與笑聲不斷,也帶領來賓們體驗地方特色剝筍茸,展現學習成果。其中阿樂過去因語言障礙,長期缺乏自信,且家中僅靠父親一人打零工賺取收入,生活十分辛苦。阿樂加入「臺灣夢計畫」後,不僅有志工陪伴、指導課業學習,中信慈善基金會也媒合語言治療專業團隊協助,如今孩子口語能力越發進步,今天還帶領大家認識小提琴,態度從容又有自信。


▲基地孩子們落落大方地導覽、解說作品,也讓現場來賓笑聲不斷。
  中信慈善基金會陳國世副董事長表示,孩子的成長和臉上的笑容,就是「臺灣夢計畫」最大的價值,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支持,還有第一線志工的無私奉獻,「臺灣夢計畫」得以在更多社會上真正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就是因為社會各界的支持。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王燕琴簡任視察回想當年參與計畫發想,這十年間看著「臺灣夢計劃」透過嚴謹培力與輔導,達成設定目標,並在全臺各地開花結果,大大肯定中信慈善基金會結合民間助力、整合資源傳遞至偏鄉,在公私協力下,如今孩子們的改變有目共睹。

▲中信慈善基金會陳國世副董事長提到,和平社區築夢基地成功掛牌,背後要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協助。
  嘉義縣社會局張翠瑤局長也指出,「臺灣夢計畫」不只是帶著孩子走出社區、開拓視野,也讓在地年輕人有機會回到家鄉一起努力。和平社區吳倚豪理事長更感動表示,從起初沒有經驗,到越來越多人一起參與,孩子們從陪伴裡獲得了勇敢作夢的能力,「只要有人願意陪伴,就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而今天正式掛牌、成為「臺灣夢計畫」的一員,就是對所有志工們的最大肯定。
  十年前,中信慈善基金會辜仲諒董事長有感於偏鄉弱勢孩童長期處於資源匱乏、缺乏父母陪伴等困境,因而推動「臺灣夢計畫」,結合在地社區,建構兒少社會安全網絡,執行經費全數來自「點燃生命之火」全民愛心募款運動所得善款,持續以愛與行動守護臺灣偏鄉弱勢孩童。

▲嘉義縣和平社區10月29日正式掛牌,成為「臺灣夢計畫」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