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哈燒新聞 哈燒新聞
愛心捐款

News哈燒新聞

學校,成了偏鄉孩子的家?

點燃生命之火 2017.12.11

當問到孩子們喜歡「上學」還是「放學」?對天真的孩子來說,大部分的答案應該都是「放學」,因為可以回家玩、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餐、即使是需要寫功課,都有安親班老師或是家人陪伴著。但對偏鄉弱勢的孩子來說,「可以上學」卻變成最喜歡的事情。因為在學校裡,有穩定的營養午餐可以吃、有老師會關心課業和生活,還有豐富社團可以和同學一起玩……,但回到家裡,卻總是只有一個人,要自己準備餐食、自己寫功課、有的還要幫忙照顧年長的親人…….。  

一個都不能少真實版?還好有老師、還好有社團讓孩子有得吃、有得學

兒福聯盟和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公布了一份「2017年偏鄉孩童課後生活照顧與學習狀況調查」調查報告,具體呈現偏鄉弱勢學童在課後生活照顧和學習上的困境:1孩子變成自立自強的小大人:調查發現超過五分之一的偏鄉孩子經常得自己準備早晚餐,或只能吃學校提供的餐食;超過九成都希望家長能多陪吃飯;2老師變成生活照顧的第二爸媽:調查發現,七成偏鄉老師表示除了教書之外,必須經常師代父母職,照顧學童生活起居,包括教導衛生習慣(64.9%)、指導功課(47.3%),甚至準備三餐或是籌措學費;3社團課輔變成課後生活全部:調查發現,有65%的偏鄉孩童有參加學校或社區辦的課後輔導,71.5%參加學校辦的課後社團活動,而且有近七成的孩子(68.6%)表示喜歡參加社區或學校辦的課後輔導,原因包括「可以跟同學、朋友在一起」(73%)、「有人教我寫功課」(57.3%)、「可以讓我的成績進步」(52.2%)或是「學到東西」(45.9%)….等,這樣對偏鄉孩子重要的學習安排,卻有一成六的孩子因為學校缺乏資源或是家庭關係,而無法參加,這些孩子沒參加社團或課輔的孩子,回家放學回家後,沒有人可以指導功課(21.5%),就只能看電視(37.3%)、玩3C(49.3%)或只能無聊混時間(58.8%)。  

兒福聯盟陳麗如執行長說明兒盟長期投入偏鄉弱勢關懷服務的看見:大家都知道「教育」可能是扭轉貧窮和未來的關鍵,但對一些偏鄉弱勢家長來說,為一天三餐奔波、養飽一家人已經讓他們分身乏術,實在無暇顧及孩子,因此孩子上學之後,一切就只能依靠學校老師和孩子自己了。還好在偏鄉的學校中,總有一群充滿教學熱情和愛心的老師們,除了上課之外,還需要在課後陪讀、補救教學,也要幫忙安排各式課後社團,甚至我們還看到很多老師還幫忙孩子們三餐起居:叫孩子起床、幫孩子準備早餐、甚至還要教孩子刷牙洗澡等衛生習慣養成。看到這些師長們幾乎「以校為家」,就像偏鄉弱勢孩子們的第二個爸媽,彌補家庭不足,陪伴著孩子學習和生活,實在讓人深受感動。

 

記者會現場,邀請來自台中市和平國小的湯小雯輔導主任和詹政宏教導主任就是典型「以校為家」的代表,夫妻倆一個是教導主任、一個是輔導主任,全校40個學生就像他們的小孩。他們每天早出晚歸,除了教學之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幫孩子們的社團、課輔班到處申請經費;幫沒有吃早餐的孩子準備早餐、沒晚餐吃的帶晚餐回家;另外還要把孩子留下來課輔、上社團,等到每個孩子的家長來接他們回家;之前他們還幫忙接送一位爸爸突然過世的特教生上下學,長達兩年多直到畢業…..,問他們這樣當老師累不累,兩夫妻異口同聲的說:每個學生都像是我們的孩子,愛孩子的工作再累也很值得啊! 

 

孩子畢業了以後怎麼辦?穩定的資源才能讓熱情燃燒下去

只是這樣困難而且辛苦的工作,光靠師長們的熱情和愛心似乎也很難支撐下去,詢問老師所遇到的困境和對孩子們的擔心,發現補助資源不足、不穩定是主要的問題:調查發現仍有近三成(28.1%)的受訪學校認為,目前申請到的各類補助資源不足以因應學童們的需求,除此之外近四成(39.3%)的受訪學校覺得當前接受的補助並不是很穩定,可能無法每年都能獲得,師長們只好奔波到處送計畫、找資源,以免孩子們的學習斷炊。其次,國小畢業後學習中斷也是老師們的最擔心:這次的調查發現,有超過五分之一的的偏鄉孩童(23.1%)認為自己會為了想幫忙家裡,而只要國中畢業就好了,而學校老師們其實也注意到班上孩子在教育學習上面臨的問題,調查發現有九成左右的受訪老師認為「偏鄉家長普遍缺乏看顧孩子課業的能力」(91.2%)、對「孩子教育的投資很少」(87.7%)。也因此有82.5%受訪老師擔心「偏鄉孩子升國中後課業會跟不上其他同學」,另外也有57.9%老師覺得孩子們會遇到「有沒錢繳學校費用的問題」,另外也十分擔心他們「會結交不好的朋友或加入幫派」(56.1%)  

陳麗如執行長表示:兒福聯盟的偏鄉服務專案從8年前啟動後,就期許可以成為第一線師長們最堅實的後盾,一起來幫助偏鄉的孩子們,讓他吃飽、穿暖、快樂上學。所以我們做的事情包括:穩定的補助偏鄉學校的課輔和社團,讓第一線的師長們能無後顧之憂地提供孩子穩定的課後學習、也幫這些偏鄉孩子安排一些城鄉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文化刺激,對未來有更多的想像,也找到更多學習的動機。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也針對弱勢家庭的孩子提供經濟補助,讓老師可以依照孩子們的需求,提供營養補充、繳交學費、甚至生病了可以去看醫生、近視了可以去配眼鏡….,社工員也會透過家訪,深度了解孩子的家庭困境,希望能在和學校的配合之下,穩定孩子的生活、持續學習,甚至培養更多的自信和力量,能面對將來更多的挑戰。  

另一個由點燃生命之火所資助的「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中也發現類似狀況,副董事長陳國世於致詞中表示,目前全台20個「臺灣夢計畫」社區築夢基地,當地偏鄉家長為了生活家計,需要外出遠地工作,孩子們也因此需獨立完成家務、吃晚餐或照顧弟妹及家人的比例非常高,同時也有社區志工須特別費心照顧幾位家境困頓的孩子,甚至借錢給家長度過難關;甚至有些孩子即使已經回家,但面對沒有父母的夜晚,只好再溜回社區基地,依偎著志工伙伴說話聊天。但無論是白天的學校及社團生活,或是課後的社區時光,在「點燃生命之火」的資源挹注下,孩子們能學到多元才藝,並激發不同才能,像是彰化大湖社區基地的孩子,他們在社區裡學會客語、組裝機器人,甚至參加發明大賽;花蓮豐南基地的孩子在社區學會跳舞,也帶著年紀小的弟妹一起舞出歡笑聲。這些都是令人感動的成果,也再次感謝社會上無數善心人士的支持。

 

亮亮說:我希望媽媽來看我的社團表演,我想讓她知道我很棒    

記者會現場也分享了點燃生命之火實際資助的一個個案亮亮的故事:爸爸早逝的亮亮,由印尼籍的新移民媽媽及70多歲的祖母扶養,媽媽為了賺取更穩定收入,兩年前開始到外縣市工作,好幾天才回來一次,因為排班關係,回家的時間亮亮在上課,經常要好幾個禮拜才能相見。亮亮每天都準時回家打電話給媽媽,聽聽媽媽的聲音,思念媽媽時,也會在聯絡簿日記欄寫上心情或畫上表情符號,也會寫小紙條給媽媽表達思念。平常亮亮和姐姐由阿嬤照顧,阿嬤每天騎著機車到處撿瓶罐、舊報紙,做資源回收希望能貼補家用。阿嬤說:媽媽賺的辛苦錢就來幫孩子繳學費,我賺些零錢,可以買些吃的給孫子吃。   亮亮做事慢慢的,寫功課也慢慢的,所以經常寫不完,在學校功課也不太好,老師希望幫助他重新找到學習的自信,仔細發掘他的專長,結果發現亮亮的節奏感特別的好,於是協助亮亮與舞蹈社團老師溝通,安排打鼓項目融入舞蹈表演,果真這樣的安排讓舞蹈表演更精采、因為只有亮亮打得出大鼓的節奏,是舞蹈表演中最精彩及串連整場舞蹈的段落,而亮亮也愈來愈喜歡參加學校國樂社團及舞蹈社團了,為了能參加社團,亮亮每天準時上學、功課也都準時完成。亮亮現在的願望就是希望能邀請媽媽和阿嬤來看他的表驗,他想告訴媽媽,他真的很棒!  

點燃生命之火,今年也要邀請你繼續當偏鄉弱勢學童的愛心耶誕老人

一年一度的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勸募行動又如火如荼的開始,就如同很多第一線老師和我們感受到的,孩子需要是持續的愛心和資源,才能讓學習不中斷、未來有希望。又到了倒數耶誕的溫馨時刻,這群孩子需要的耶誕奇蹟不是玩具或是華服,而是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樣,吃得飽、穿得暖、可以學習、夢想未來。兒盟再次呼籲社會大眾伸出援手,一起當這群偏鄉孩子們的耶誕老人,幫助他們也有一個快樂無憂成長機會!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副董事長陳國世表示,點燃生命之火已經邁向第三十三年頭,這麼多年來,我們努力的目標就只有一個,就是讓所有的孩子,都一樣得到滿滿的愛和照顧。我們期待透過點燃生命之火善款資助計畫,從學校到社區,一起來彌平偏鄉弱勢孩子的貧窮鴻溝。今年我們期望社會大眾繼續加入行善行列,點起愛的火苗,以一己之力提供一點點幫助,每筆捐款將成為弱勢孩子們最具體生活基金,讓他們擁有正面向上的力量;未來,他們也將學會付出,延續愛的力量,用行動讓愛不斷循環。

 

捐款1,000元,可以補助偏鄉弱勢學童每月基本生活穩定

捐款2,500元,可以資助偏鄉弱勢學童一學期課後社團或課輔班費用    

 

【亮亮的日記】

「媽媽回去了,晚上又要一個人睡,昨天地震我沒安全感……」

父親早逝的亮亮,由印尼籍的新移民媽媽及70多歲的祖母扶養,媽媽原本在家鄉做些農工、外場......等零工,常常要身兼二份以上的工作,才能足夠全家生活,後來因為工作機會愈來愈少,只好離開家鄉到外縣市工作,希望有機會賺多點錢。為了讓孫子吃好一點,年邁的阿嬤也不敢休息,每天騎著機車勤奮地在社區、鄉鎮間來回,撿瓶子、舊報紙,作資源回收賺點錢,因為在外時間長,中午常常就是一個饅頭配著水簡單解決,阿嬤說:要幫忙養孫子,生活總是要過,希望孩子能夠健康一點、身體好一點。

第一次與亮亮見面,高高壯壯的男生,做事慢慢的講話細細小小聲,導師說三年級剛帶到亮亮天天幾乎都寫不完功課,早上也常常貪睡不起床上學遲到。但是老師發現亮亮在國樂社團打鼓的節奏感佳,與舞蹈社團老師討論安排打鼓項目融入舞蹈表演中,驚訝地發現舞蹈表演中只有亮亮打得出大鼓的節奏,是表演中最精彩及串連整場舞蹈的重要橋段,因為參加學校國樂社團及舞蹈社團獲得自信,亮亮功課每天慢慢都能完成,社團隔天要參加表演或比賽,亮亮也都能自動起床、比平日早起準備。

 

媽媽做的是夜班的工作,幾天才能回家一次,即使放假回家,亮亮也還在學校上課,亮亮下課回到家,媽媽又出門,所以總是好幾個星期母子才能見到面。為了多聽聽媽媽的聲音,下課後亮亮都會快步回家打電話,跟媽媽說說話。亮亮思念媽媽時,也會在聯絡簿日記欄寫上心情或畫上表情符號,有一次亮亮實在太想媽媽了,寫小紙條給媽媽請他換工作不要住外面了,媽媽流著難過的淚水只能跟亮亮說:為了我們家更好,這是短暫的分離。       



亮亮很喜歡社團,因為打大鼓受到肯定,也愈來愈有自信了,他的願望是: 「我希望媽媽能看到我的表演……」 「我希望帶阿嬤跟媽媽去看晚上的櫻花!」  

對孩子來說,能讓最愛的媽媽看到自己很棒的樣子,能全家能一起出去玩,就是幸福的模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