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決定離婚,依稀記得前一晚我還依偎在媽媽的懷抱中,隔天就被爸爸帶回阿公、阿嬤家生活,從此之後,我再也沒有牽著爸媽的手一起回家的記憶,雖然生活上阿公、阿嬤都給我最好的照顧,但『自己是被遺棄的』這念頭一直在我腦海揮之不去…」
戴著廚師帽,脖子上還掛著一串香腸,志工李政杰(Maki)在臺前賣力的扮演「香腸伯」,「How many sausages are left? One, two, three…」Maki帶著小朋友一起指著繪本上的香腸圖案,然後學習用英文數數,很難想像每次志工服務總是不計形象逗得孩子哈哈大笑的他,其實有著令人疼惜的童年生活。
▲總是以笑臉迎接小朋友的志工Maki,其實童年時期缺少父母的陪伴關愛,是阿公、阿嬤照顧長大的。
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陪他一起走過
加入志工,Maki回憶他的幼時歲月,因父母離婚,所以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回憶已逐漸淡忘,但成長路上受到阿公、阿嬤、親戚、老師、朋友…等人的關心與愛護,已在他心裡埋下一粒種子。進入職場後,剛好中信慈善基金會正在招募陪伴衛福部北區兒童之家國小院童的課輔志工,正因能體會這些失去家庭功能的孩子,渴望他人陪伴的心情,讓他決定加入志工行列,成為孩子生命裡的「重要他人」。
Maki成為課輔志工後,先後陪伴過2位育幼院童,孩子的個性大相逕庭,也讓他從中學習「因材施教」的方法。他陪伴的第一個孩子叫「瑞瑞(化名)」,是個愛撒嬌、不怕生的小男生,第一次見面就大咧咧直接坐在哥哥腿上,雖然Maki對這突如其來的親密舉動很不習慣,但一想到這孩子沒有其他親人可依靠了,「自己暫且充當他的『哥哥』又有何不可呢?」後來與其他課輔志工交換陪伴瑞瑞的心得後發現,這孩子對外人一點防備心都沒有也是滿令人擔憂的,於是四位共同陪伴瑞瑞的志工哥哥、姐姐,彼此說好除了課業教導外,也要教瑞瑞拿捏與人互動的距離,幾年後,瑞瑞心態變得成熟,與人互動也不再給對方壓力,就帶著志工哥哥、姐姐的祝福離院,Maki繼續陪伴的第二個孩子是安安。

▲瑞瑞(前排中)是Maki(後排左一)擔任志工陪伴的第一位孩子,當時他與其他3位志工齊心陪伴瑞瑞直到他離院,4人也因此成為好朋友。
志工陪伴首重在溝通
安安是一位很自動自發、願意超前進度寫評量來增強課業能力的人,但這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如果志工哥哥、姐姐稍微指出他的錯誤,安安第一個反應就是「拒絕承認」,有時候甚至直接以哭泣收場,著實讓Maki與同樣陪伴安安的志工夥伴們傷透腦筋,但大家會彼此互相打氣,共同討論如何引導安安,在分享陪伴經驗中,發現問題點出在孩子無法調適「自己並不完美」的心理層面上,於是志工們達成共識,陪伴時不會直接指出錯誤,而是以「暗示」或「講道理」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也讓安安逐漸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道理,挫折也是學習與成長的一部分。
5年來,Maki擔任課輔志工,無論是與孩子溝通,或與課輔志工夥伴溝通,對在客戶服務部門工作的他來說都游刃有餘。而他自己也樂於分享陪伴技巧給新進志工,「我一開始服務的時候,也不太確定自己可以帶給孩子什麼實質上的幫助,但志工小組間的互相關懷與分享陪伴技巧,讓我在服務時不至於徬徨。希望這樣暢通的溝通方式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愛心成為一個善的循環,志工即便無法成為孩子的『家人』,但卻能成為他們在育幼院這段期間的『重要他人』!讓孩子知道一直有人在關心他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Maki決定要繼續挑戰自己,培養另一項志工專長。

▲Maki(左一)陪伴安安(左二)長達4年的時間,與志工夥伴一起教會安安面對挫折不氣餒的態度。
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
Maki加入課輔志工的隔年,因為「一連串巧合」,誤打誤撞也加入了美語志工行列。他笑說:「剛好隔壁同事是美語志工,我出自於好奇心就隨口問了她去育幼院服務的內容是什麼,剛好那段期間慈善基金會正在招募美語志工,我同事覺得與其她用講的,還不如帶我去美語志工培訓課程親身體驗,就很熱情地邀我一起參加培訓,我沒多想就跟著一起去上課,發現還滿有趣的,與課輔志工一對一的陪伴是不同的服務型態,於是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
回憶第一場的美語服務,Maki覺得自己簡直跟遊魂沒兩樣:「服務的那一小時我很侷促不安,完全不敢看台下小朋友的臉,同組夥伴給我指令,我就一個勁兒地遵循完成,因為過程完全沒在思考,一堂課結束後不記得自己剛剛做了什麼事,反而比較像補習班的工讀生來兼差的…」儘管「溝通」是Maki的專長,但要面對10位坐不住的孩子,乖乖坐著聽他說美語故事,讓剛加入服務的他有點不知所措。

▲Maki(左一著綠背心者)經歷第一場美語志工服務,自己笑稱面對眾多孩子們,顯得有點手忙腳亂。
不過,總是樂觀、負責的Maki,覺得「自己既然答應要擔任美語志工,就要認真面對來上美語課的孩子們」,於是他虛心請教資深美語志工該如何改進自己在課堂上容易緊張的問題,加上自己不斷調適,最後逐漸發展出具「Maki特色」的詮釋方法,例如,這次要上課的繪本內容與賣香腸有關,他就搖身一變成為香腸攤老闆,若書中主角是老奶奶,他就戴假髮化老妝來詮釋,把自己投射在書本角色裡反而能讓Maki面對孩子時比較自在。再來,為了改善緊張就辭窮的狀況,他在備課時就先寫好腳本,實際上場時如果一時忘記要講什麼,就瞥一眼小抄,降低尷尬場面發生的機會。

▲為了讓小朋友開心學美語,Maki樂於扮演書中的任何角色,也讓自己減少在課堂上的緊張感。
成為課輔與美語「雙棲」志工,讓Maki有意外發現
有次美語志工服務時,他平常陪伴的課輔小朋友安安剛好也來上課,課堂中因為遊戲需要分成兩組進行活動,由兩位美語志工各帶領一組,結果安安發現Maki不是帶領自己這一組的時候,突然緊張地哭了,Maki這才明白雖然安安一直都很獨立,不太跟課輔志工撒嬌,但對Maki其實非常依賴。Maki也深深領悟,雖然只是每週2小時的陪伴,但對孩子而言已是一個「承諾」,志工是否有準時出席或用心陪伴,小朋友都能感覺得到,真的不能小看志工服務的重要性。

▲無論擔任課輔志工或美語志工,Maki在每一次的服務中,對待孩子都是全心付出。
哪裡需要志工就往哪裡去
6年來,Maki的志工服務時數超過370個小時,在同樣服務年資的志工群裡已是名列前茅,並且在2018年,榮獲慈善基金會頒發的服務熱忱獎,肯定他對志工服務的無私投入,2020年也晉升為志工幹部,協助志工隊的管理並將服務經驗傳承給其他志工。
就在2020年的暑假,Maki因為志工服務的機會,第一次踏上澎湖這塊美麗的島嶼,要為臺灣夢鎖港社區築夢基地的孩子們講美語故事,澎湖鎖港社區一開始還擔心沒有志工願意來這麼偏遠的地方說故事,但需求一提出後,Maki與其他志工立刻表示只要偏鄉的孩子有需要,他們絕對義不容辭想方設法要過去完成孩子想聽故事的心願。

▲聽到澎湖鎖港社區的孩子們想聽美語繪本,Maki無懼路途遙遠,二話不說馬上舉手報名。
志工服務不僅療癒孩子也療癒大人的心
Maki的青少年時期,花了很長的時間理解與接受爸媽離婚不在身邊的事實,長大之後,他希望透過自己身為志工的陪伴,幫助家庭功能失調的孩子們能勇敢且樂觀地面對人生。他常常將一句話掛在嘴邊:「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儘管小時候的境遇並不順遂,但長大後仍有機會長成美麗的花朵,透過志工服務,不僅僅是孩子,連志工自己都擁有了面對人生的勇氣。

▲Maki(左一)期盼透過志工服務,能為更多孩子的成長階段增添開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