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道地的「美式腔調」美語,孩子們彷彿看到外國人一般,開始目不轉睛地盯著Kimberly一字一字唸出繪本故事,連身子也忍不住越來越往前靠過去;接著,又聽到Kimberly講出「Good job!(做得好!)」頓時,孩子們的眼睛閃閃發亮,這時Kimberly心想「嗯~ 這群孩子開始愛上美語了!」
說著一口標準美式腔調美語的Kimberly,其實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因為自小學就讀美國學校,接受美式教育,所以美語的聽、說、讀、寫都不輸給道地的美國人。但Kimberly的中文名字「濟陽明美」,反而經常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呢!孩子說,每次志工服務,Kimberly姊姊發出的爽朗笑聲,不僅給人暖暖的感覺,教室裡也好像灑進一道和煦的陽光,讓整個氣氛都輕鬆了起來,這就是Kimberly給大家的印象。
回溯起Kimberly成為綠背心志工的源起,時間要拉回到她的國中時期。當時她與姊姊一起參加社團,跟著到啟明學校教導學生美語,而且一教就是7年,在她心中點起當志工的熱情。Kimberly從美國唸完大學回來臺灣後,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要繼續投入志工活動,讓生活更有意義,結果她踏入社會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在中國信託。某次因緣際會下,她看到中信慈善基金會正在招募美語志工的訊息,於是立即行動、填寫報名表,在2017年正式進入美語志工團隊。

▲美語志工濟陽明美(Kimberly)具備優秀的外語能力,並擅長化繁為簡的教學法,讓孩子不懼怕美語。
「Good job」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回想起第一次到衛福部北區兒童之家服務,Kimberly並不特別緊張,甚至還很期待。當天她與另一位夥伴被分派到小學四年級教室,要講《A Bit Lost》給小朋友聽,內容敘述貓頭鷹寶寶為了要找媽媽,一路上請其他動物好友幫忙的故事,是詼諧中帶著溫馨的繪本。
一開始Kimberly與夥伴以活潑的英文歌曲帶動唱作為開場,但小朋友有點害羞,沒人願意大聲開口跟著唱,但Kimberly沒因此受挫,接著用最擅長的口說能力,以道地的美式腔調唸故事,這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原本坐在台下的孩子聽到「超級標準」的美語發音,突然目不轉睛盯著Kimberly生動的演繹,而且不自覺地往姐姐身邊越靠越近,接著Kimberly請全班一起唸美語單字,儘管小朋友發音不標準 ,但Kimberly聽完馬上說「Good job!」,肯定大家願意開口嘗試的勇氣,瞬間也感受到台下一雙雙因受到鼓勵而閃閃發光的眼神,當下Kimberly就發現「沒想到簡單的兩個單字,就能拉近志工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於是往後每一場美語志工服務,都會聽到「Good job」,這兩個美語單字變成Kimberly的招牌回應。

▲Kimberly(左一)溫暖又開朗的個性,每次生動講述美語故事時,孩子們都專心聆聽。
眼神交流讓孩子安心
儘管孩子願意給予回應,但對Kimberly來說,還有一項挑戰等著她。「我以前的志工經驗都是一對一的教學,全部心力可以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可是現在除了唸好故事外,還得注意班上所有小朋友的狀況,例如:大家都舉手時,我沒辦法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回答問題,看到沒被點到的孩子垂頭喪氣縮在角落,我有點不知所措,覺得自己讓幼小心靈受傷了,但後來與夥伴分享這件事,覺得孩子們都希望自己被注意到,所以之後如果有縮在角落的孩子,我會特別找機會與他有眼神交流,讓他知道老師有注意到你喔,下次就輪到你了。」

▲每場服務Kimberly都提醒自己要與每一位孩子有眼神交流,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關注。
不知不覺Kimberly已經擔任4年的美語志工,如今北兒小朋友認得「她就是那位唸美語很好聽的志工姐姐」,而Kimberly也說:「常常我一下交通車,還沒走進院門口,就有小朋友飛奔來跟我打招呼,彼此就像朋友碰面一樣自在。」暑假時,Kimberly也積極參與中信慈善基金會「臺灣夢」計畫在全臺各地社區築夢基地的服務。「記得有一次去彰化南佃社區講繪本,當天小朋友分3組比賽認英文單字,剛好有1組比分落後,小組內有幾個是親戚關係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在集氣唸咒語,幫助夥伴贏得分數扳回一城,當下覺得社區的孩子就是這麼可愛。」

▲Kimberly(左二)到「臺灣夢」彰化南佃社區築夢基地服務,在地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可愛反應和互動,讓她印象深刻。
善用自身語言優勢陪伴孩子學習
現在Kimberly把珍貴的假日休息時間,全部心力都放在志工活動,她的家人也樂於支持,她也期待自己藉由擅長的外語能力,持續幫助更多小朋友增強對學習美語的信心。有了Kimberly的這句承諾,相信未來孩子們還能聽到更多Kimberly的招牌口號「Good Job!」,以及她爽朗的笑聲,讓每次的服務都是最快樂又溫暖的美語學習時光。

▲Kimberly(左一)很開心能善用自己的美語能力與美式作風,陪伴孩子走過學習第二語言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