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神明賜的孩子,我們只希望她平安長大。」倩倩的媽媽輕撫著孩子的臉頰,眼神裡滿是疼愛與不捨,道出每位父母最深切的心願。

▲生活雖然過得簡約,但雙親對倩倩的照顧與疼愛不減。
倩倩的爸爸、媽媽為了省錢,租屋住在一間老舊的三合院裡,還在屋旁種菜、養雞補貼生活所需。爸媽原本都在屠宰場工作,結婚生子後,考慮到屠宰場都在凌晨工作,對身體不好,照顧孩子也不方便,夫妻倆便換成鐵工廠的工作,雖然收入減少許多,但至少兩人能輪班照顧孩子,讓彼此的心安定一些。

▲住在鄉下的倩倩沒有什麼休閒娛樂,和爸爸在家門口樹上掛個吊床發呆就過一天。
只是鄉下工廠的薪資只少不多,扣除基本開銷與寄回家鄉奉養長輩的費用,留給一家三口的生活費所剩無幾。租屋處只能將就選老舊、便宜的,生活用品也要求不多,倩倩的衣物多是熱心的左鄰右舍贈送,總是大了一些。所以經常看到這孩子瘦小的身軀,卻搭著不合身的衣物,或是撿畢業生的制服穿,所以袖子、褲管還要捲好幾捲的情況。但是倩倩和媽媽從不埋怨,還笑著說:「反正自己很快就長大啦,節省一點也很好。」

▲倩倩的衣物多是撿好心鄰居給的二手衣,她笑說:「把袖子褲管捲一捲還可以穿很多年。」
剛好有一位「臺灣夢計畫」的志工住在倩倩家附近,心想若小女孩能到基地接受課後陪伴,或許能為這個家庭減輕些壓力,便將訊息留給倩倩家巷口的柑仔店老闆娘轉達。沒想到媽媽聽到這個消息,隔天就帶著倩倩來到「臺灣夢」基地,喜悅溢於言表。
由於倩倩的爸媽都不是臺灣人,兩人雖然盡心照顧孩子,但是苦於中文不好,孩子在家若有課業上的問題,實在使不上力。幾次倩倩有不會寫的題目請教爸爸,隔天卻苦著臉回家跟媽媽說:「爸爸跟我講的都錯了……」。甚至孩子經常因為作業沒寫完,被老師留在學校補寫功課,「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的出現,對倩倩家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倩倩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後,得以接觸更多在地的特色文化活動。
經過「臺灣夢」基地志工的陪伴和了解後發現,倩倩其實是個聰慧過人的孩子,只要稍加指點,她就能舉一反三,成績更是名列前茅。她也很投入參與團體活動,總是帶給大家歡笑和驚喜。媽媽原本還很擔心倩倩平常沒有同齡的孩子能相處,在基地是否能和大家相處融洽,沒想到小女孩意外地很快就融入團體,連基地志工都跟媽媽掛保證說:「倩倩的表現真的很棒,都不用講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得很好了喔!」

▲有了團體的照顧與安全感,倩倩在基地成了大家的開心果。

▲「臺灣夢」基地志工會定期家訪,和家長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
知道倩倩家生活艱困,基地志工只要獲得生活物資時,一定會問問家裡是否有需要。每逢「點燃生命之火」募集寒冬送暖年菜時,也會給倩倩家送一份,讓一家人感受溫暖豐盛的年節氣息。每次想到「臺灣夢計畫」給予的溫暖幫助時,倩倩的媽媽總是感激地說:「社會大眾送的物資真的幫了家裡大忙!不然有時候我和她爸爸兩個人都不知道去哪裡生這些東西。」
在這片土地上,一個來自異鄉的新家庭,憑著努力與善意,在計畫支持網絡的陪伴下,慢慢站穩腳步。透過「臺灣夢計畫」,他們感受到的不只是資源的援助,更是臺灣人滿滿的溫情與接納。而這份溫暖,也正一點一滴,灌溉著倩倩的成長。

▲「臺灣夢計畫」給予的支持與援助,溫暖著倩倩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