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我要當小提琴老師

臺灣夢計畫 2025/04/11


▲小兵來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後,開始學習拉小提琴,他希望長大後能當小提琴老師。

  小兵跟爸爸、媽媽住在偏鄉山上,爸爸年事已高,將近70歲,8年前再婚才生下他。小兵的媽媽是印尼新住民,來臺灣生活20年,一家三口住在鐵皮屋搭建的房子,家境清寒,今年2月發生地震,門前土地裂開,居住環境更差了,而家裡收入有限,根本無法花錢修復……。


▲小兵一家住在小山坡上,由鐵皮屋搭建的房屋中。


▲ 家門外兩片牆的磚塊直接外露,門口地上的磁磚也破裂。


▲屋內牆壁門板多處破損,牆角邊還露出水泥。


▲因為地震,小兵家門前地上多了裂縫,他們不知如何修補,也無力處理。


▲小兵的爸爸與太太努力工作持家,希望讓小兵平安長大。

  雖然大人們努力尋求工作機會,但從山區家裡往市區的路程相當遙遠,一趟來回至少3小時,然而山上的求職機會更少,所以小兵的爸爸只好再往山裡跑,最後總算找到採收茶葉的工作。茶葉一年收成三次,三次採茶所賺的錢,用來支撐全家一整年的支出,而小兵的媽媽也想分擔家計,找了好久,終於能在食品工廠包糖果,平均一天包1千顆糖果,日薪僅有1千元,但為了賺錢,她勤奮上班,幾乎不太請假。


▲小兵與爸媽目前搬到隔壁親戚家住,三人同睡一間房。

  「每個月領到錢後,馬上要幫孩子繳保險費、還要買菜吃飯什麼的,全部都花光了,根本無法存錢……」媽媽說原本家裡還有一些存款,但是幾年前開始,自己陸續罹患盲腸炎、乳癌,經常上醫院,當時爸爸得跟茶廠老闆預支薪水,才能付醫藥費。如今他們能省則省,家裡三餐都是媽媽自己煮,青菜吃家裡種的,剩下飯菜就留到下一餐加熱繼續吃。


▲小兵經常陪著媽媽下田種菜,是媽媽最得力的小助手。


▲小兵的媽媽勤儉持家,家裡三餐都自己煮,青菜還是自己種的。


▲家中三餐都由媽媽下廚,雖然菜色多是一盤菜、一盤肉,不過全家人都能吃得飽。

  家裡除了生計問題外,大人也擔心偏鄉學習資源不足,導致孩子的成長受到限制,幸好後來小兵加入「臺灣夢計畫」,原本單調的課後生活開始豐富起來。

  原本爸媽擔心,學校、住家都與社區基地有點距離,不放心小兵自己走路很危險,於是志工主動幫忙接送,解決交通問題,加上計畫資源挹注下,孩子能吃到營養餐食,久而久之,小兵長高不少,兩片臉頰更是圓潤可愛!同時,社區基地安排精彩的多元課程,像是手做燈籠、烹飪課等,都是過往沒有體驗過的內容;尤其是他最喜愛的小提琴課,社區為每人準備一把琴上課練習用,孩子很快就著迷於這繚繞的弦樂聲。


▲過去對音樂世界不太熟悉的小兵(左),他在「臺灣夢」資源挹注下,認識了小提琴,激發他對音樂的熱情。


▲「愛接棒計畫」安排的臺語課相當活潑有趣,小兵(右)每次上課都搶著發言練習。

  有天,志工發現小兵穿著一雙快要「開口笑」的運動鞋,於是以要求他表現良好的為由,買一雙新鞋送給他,小兵非常珍惜;剛到社區基地時,小兵曾多次跟同學起爭執而大哭,甚至嘔吐,經過志工耐心勸導、舒緩情緒,並逐漸幫他建立自信後,小兵變得更加開朗,現在超級喜歡跟同學參與活動。


▲前些時候,小兵因為打球腳踝扭傷,下山看診不方便,社區一位按摩師志工幫小兵按摩紓緩。


▲小兵最近在社區基地表現不錯,志工準備送他一雙新鞋,他終於不必再穿「開口笑」的舊鞋。


▲現在小兵不只是社區基地裡的開心果,他還學會分享,喜歡跟同學玩在一起。

  爸爸、媽媽也發現小兵變得不一樣了,這孩子以往對人比較冷漠,現在遇見鄰居長輩會主動打招呼,小兵知道媽媽工作辛苦,不僅曾陪著去包糖果,偶爾也會抱著媽媽說:「妳今天好累喔,我們一起休息!」,就連之前小兵不開心就用手指比出不良動作,現在都不曾再犯,懂得好好說話、溝通,爸媽都覺得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在「臺灣夢」志工的協助下,小兵寫作業再也不用媽媽擔心。

  因為居住區域的限制,小兵過去只能在門前玩耍,現在因為「臺灣夢計畫」,社區築夢基地像是孩子的萬花筒,小兵每天都能在社區發現新事物,尤其是小提琴,他多希望每天都是星期四或星期六,這樣就能練琴,而且還曾有自信地跟大家說:「我長大想當小提琴老師,所以我要學會更多曲子!」爸媽看到小兵的成長與變化,也會參與社區活動,因為他們想把握機會,陪伴孩子追逐精彩的夢。


▲小兵爸爸寫書法相當工整,他很樂意到「臺灣夢」社區基地教小朋友寫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