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衣服兩百塊太…太貴了,我們不要…買!」、「媽媽,我們買一個…便當,一起吃就…好了!」每到月底,祐祐會像家裡的糾察隊提醒媽媽不要花太多錢,稚嫩的小臉上總有著滿滿的擔心,「如果買的話,媽媽就…沒錢吃午餐了。」

▲祐祐剛加入「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時,總是安靜地坐在角落,不與同儕互動。
十年前,祐祐的媽媽與爸爸因故分開後,獨自帶著才八、九個月大的祐祐回到娘家生活,只是鄉下工作機會不多,媽媽好不容易經人介紹,得到一份櫃台工作,但即使每天從早工作到晚、一個月只休息三天,收入也只有最低工資,「前一陣子開學,光是學校發的繳費單,營養午餐費5千元,課後輔導還要4千…」學校老師聽說家裡的困境後,除了幫忙申請社福減免外,也主動將孩子介紹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以獲得更多照顧。
專案人員回憶祐祐剛來時的景象說:「印象太深刻了!這個孩子剛來的時候,台上老師在講課,他也不聽,只願意悶著頭畫畫,我們問他在畫什麼?他也是低頭不語,同學找他玩,他反而躲得更遠…」

▲每當同學在上課時,祐祐就低著頭畫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原來,祐祐媽媽先前離婚過一次,第二段婚姻也不太順利,鄉下地方小,消息傳得快,媽媽捨不得讓祐祐聽見外面的閒言閒語,減少帶他外出走動,加上同住的大哥一家也有自己的生活難處,媽媽不好意思「同桌吃飯」,漸漸地,母子兩人的生活重心,便「關」在一個不到兩坪大的房間裡,除了上廁所,幾乎鮮少踏出房間,加上過去媽媽曾對孩子較為嚴厲,導致祐祐更不敢表達自己,長期下來,孩子關閉了對外溝通的天線,蜷縮在自己的世界,只願意用畫畫來宣洩。

▲祐祐與媽媽住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裡,一張雙人床、一個衣櫃就是「家」的全部。
祐祐加入「臺灣夢」基地後,陪伴志工努力了好久,才讓他敞開心房,願意和大人們說上幾句話,像是「老師…這個字怎麼寫?」、「老師,我今天和同學玩很開心…」雖然句子短短的,卻讓志工足以感受到他的變化。某次,志工與祐祐進一步聊天,他緩緩地分享家裡的事情,志工一聽立刻紅了眼眶,孩子說:「老師!媽媽昨天帶我去買衣服…衣服要200元好貴喔…,如果買的話,媽媽就…沒錢吃午餐了。」
原來媽媽的薪資扣除家裡的水電開銷,手頭也已所剩無幾,如果想幫祐祐多買件衣服、換雙鞋,都得少吃幾餐,把錢省下來。媽媽也知道祐祐的「貼心」,但想多了,就是滿滿愧疚與不捨,「有幾次我帶他出去吃飯,逛了好久,他最後說:『媽媽,我們買一個…便當,一起吃就…好了!』這麼大的孩子,只吃一兩口,這叫我怎麼不心疼。」

▲「臺灣夢」志工前去家訪時,祐祐拿出自己的畫冊,訴說著自己的心事。
「臺灣夢」志工也透過家訪得知,因為家裡不方便開火,媽媽多半以外食為主,有時媽媽假日上班,無法顧及祐祐的三餐,便買了一些泡麵、餅乾放在家裡讓他吃,長期下來,除了營養難以兼顧,一個五年級的孩子,體型還比中低年級還要小,因此,當祐祐來到「臺灣夢」基地後,志工除了告訴他,「來基地不用怕吃喔,這些不會收錢。」每當基地餐食有剩,也會關心媽媽要不要打包回家,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志工到訪,媽媽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家裡無法開火,所以便買了一些餅乾、泡麵,有時餓了就簡單吃吃…」。
個性方面,媽媽也聽從志工建議,讓祐祐嘗試往興趣發展,媽媽說:「他參加基地的疊杯、街舞這類課程,回家都會練習給我看,還說要去比賽…,感覺現在比較懂事了呢!」媽媽開心地說。

▲過去祐祐因為捨不得讓媽媽花錢,總是吃得少少的,但現在來到社區後,他會用一個大碗公裝著滿滿的食物,享受家裡吃不到的營養與美味。
「老師,我可以和你牽手嗎?」這天,祐祐突然冒出這句話,讓專案人員又驚又喜,接著下一秒的句子更是直接讓人融化,「老師,我覺得妳對我好好喔~」

▲貼心的祐祐發現社區志工對他的用心,不管是主動牽老師的手,或是一句誠懇的謝謝,都讓志工們欣慰不已。
原來過去因為家庭環境的關係,祐祐對周圍的人充滿不信任,又因為媽媽的忙碌,讓他習慣把情緒都往肚子裡吞,沒能適時抒發,最終只能寄情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但來到基地後,他可以對信任的志工阿姨說出自己的煩惱,也透過與多元課程激發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自信。

▲對比祐祐剛來「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的時候,臉上幾乎看不到什麼笑容,現在的他充滿自信與快樂。

▲透過「臺灣夢計畫」安排的多元課程,祐祐增加和同學的互動,變得積極與主動。
對於未來,祐祐想當一名直播主,拍一些影音,帶給眾人歡笑,講完後隨時拿出自己的手機,播放自己拍攝的影片,媽媽第一次看,就被內容逗笑了。祐祐的夢想雖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想之外,但看著母子兩人的互動,志工心想,「說不定孩子沒講出來的是『想帶給辛苦的媽媽快樂』。」

▲祐祐拿著手機,播放著自己的拍的影片,媽媽第一次看就被內容逗笑,孩子也開心地說,未來要當一名直播主,帶給更多人歡笑。
對於祐祐這樣的單親家庭,「臺灣夢計畫」希望能給予家裡更多的支持與陪伴,不僅補足單親家庭無法照顧之處,也用更多元的方式引導孩子成長,並期待著他們美夢成真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