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找到自己的「位置」

臺灣夢計畫 2024/08/08

       「阿姨你看,這是我今天畫的圖,有機關喔,很厲害吧!」
       「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志工一踏進家裡,冠冠就迫不及待拿出圖畫和志工分享,媽媽看著女兒開心的模樣,臉上露出難得的驕傲與欣慰。
       誰會想到現在笑容可愛的小女孩,幾年前是個總躲在角落,沉默到讓大人擔心的孩子…


▲「臺灣夢」志工印象中的冠冠,總是孤伶伶躲在角落發呆,到社區一年後卻出現極大的成長與改變。

       冠冠家住在「不山不市」的小鎮上,被夾在都市和山區之間,多數人家只能靠逐漸沒落的傳統手工產業、工廠維生。幾年前新冠疫情肆虐,迫使小鎮的產業結構改變,冠冠的爸爸勉強保住一份在零件工廠的工作,每個月領著最低基本工資支撐家計。然而媽媽卻沒這麼好運了,打零工的機會銳減,偶爾有工作機會,辛苦一整天可能只拿到幾百元的薪水…「但還是要做呀!有總比沒有好,不然一家人要吃什麼…」媽媽無奈地苦笑。

       屋漏偏逢連夜雨,那時冠冠的阿嬤重病臥床,爸爸只好辭去工作全心照顧老母親,家中頓失收入,媽媽要兼顧年紀尚小的冠冠,只能倚靠阿嬤微薄的月退俸支付醫藥費和全家吃穿用度。此時「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資源剛好來到冠冠居住的小鎮,學校老師便推薦她課後參加社區築夢基地的活動,希望能幫上家裡一點忙。


▲冠冠剛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時,看起來瘦小怯懦,不喜歡與別人互動。

       志工回想起冠冠初到社區的模樣,仍是印象深刻,「這小女生看起來瘦瘦小小的,總是一個人待在位子上,團體活動時都縮在角落,中年級還是這樣不免令人擔心。」經過家訪才知道,原來冠冠在幼稚園時,因為行為能力遲緩,在老師建議下做過鑑定,發現是輕度智能障礙。媽媽經常要帶她去做早療,才無法固定上班。而且早療需要長期進行,對冠冠家來說是筆負擔…。爸媽為了節省開銷,索性不開伙了,爸爸早晚只喝麥片果腹,中午需要維持體力工作,於是隨便吃點炒麵或炒飯撐著,至於媽媽和冠冠幾乎三餐都用學校發的愛心餐券,去買便利商店的食品吃。長期營養不均衡的情況下,不僅孩子長得乾瘦,爸爸的健康也出了問題,正值壯年就有許多慢性病,令人擔憂。


▲冠冠家的廚房空空盪盪,因為爸媽為了省錢,連飯都不煮了,全家只吃即食食品果腹。

       家訪志工也發現,冠冠家幾乎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不僅廚房空無一物、家裡沒電視,孩子連張書桌也沒有,要寫作業時,就打開摺疊桌、搬張小凳子靠在牆邊寫。平常的生活用品或衣物,多是媽媽去跳蚤市場撿便宜,或是親友、鄰居提供一些二手品,一點一滴節省家裡支出。


▲志工發現冠冠家幾乎是「家徒四壁」,很多東西都是媽媽去跳蚤市場「撿寶」回來的。

       為改善冠冠家裡的生活情況,志工經常邀請爸爸、媽媽到社區基地陪女兒一起吃晚餐,既可以讓一家人吃得營養健康,也節省家中開銷,冠冠也因為爸媽的陪伴內心更有安全感。此外,考量冠冠的特殊情況,志工也引導年紀較長的姐姐陪伴、學習,不管是手作課程,或是團體互動的團康、舞蹈,經過彼此相處和理解之後,其他孩子也不覺得冠冠有什麼不同,「她只是需要比較多次的練習,很多事就能和大家做的一樣好!」


▲「臺灣夢」志工邀請冠冠的爸媽餐與社區活動,讓一家三口多和人群交流。

       有次里長看到堪用的書桌要被丟掉,趕緊幫冠冠要來,送到她家,小女孩才終於有張像樣桌子可以讀書寫字。調整學習環境後,大家發現冠冠在手作、美術方面特別有天分,她總能無師自通做出許多精緻小巧的作品,一見到新朋友,還會熱情地送上她親手做的小禮物!學習也有長足的進步,還獲頒學校的鼓勵獎狀,讓爸媽都以冠冠為榮!


▲看著冠冠露出前所未有的笑容,志工對這一路的付出陪伴都感到值得了。

       透過社區積極協助,如今志工明顯看到冠冠的進步!原本又瘦又小的女孩,臉頰變得澎潤,身高體重也追上同齡的孩子了。當初總是躲在角落不發一語的冠冠,開始跟其他孩子有說有笑,甚至能拿起麥克風侃侃而談,這是志工當初想都沒想過的轉變。


▲冠冠直到三年級了,仍是一張書桌也沒有,於是有次里長看到堪用的書桌,趕緊幫她要來,終於,孩子在家能好好讀書寫字。


▲雖然冠冠的生命中有些美中不足,但是上天給了她一雙巧手,總能做出精巧的美術作品。

       從不說話的孩子,長成活潑可愛的大女孩,「臺灣夢」志工也在這一路上看到「陪伴」帶來的力量與改變。也許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讀書寫字、善於交際、功課很好,但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時間會引領他們茁壯成最美的模樣。


▲在「臺灣夢」志工用心陪伴下,冠冠有卓越的進步與改變,甚至領到表現優異的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