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我好想要「新」東西

臺灣夢計畫 2024/07/12

       「你們看,這是我媽買給我的新鉛筆盒!」、「哇!好漂亮喔!」

       每每聽到同學在討論新買的文具,小千就會靠過去湊熱鬧,她聽著同學分享,雙眼流露出渴望的神情,因為她自己的物品,大多是哥哥或是別人用過的,少有屬於自己的「新」東西…


▲小千目前使用的書包或文具大多是二手的,她很希望能有屬於自己的新物品。

       小千是家中最小的妹妹,上頭有三位已經上大學、高中的哥哥,他們都住校,平時只有小千跟父母住家裡。不過爸爸都在外縣市工地上班,一個月回家一次,所以家裡經常空蕩蕩的,只有母女二人。

       「小千,等一下垃圾車就要來了,妳趕快把垃圾包好…」、「還有衣服洗好了,妳去晾一下。」家裡的大小事,幾乎都是小千一手包辦,因為媽媽是小兒麻痺症患者,行動不方便,只要看到媽媽走路吃力的模樣,小千就感到心疼。而且媽媽求職也相對不易,僅能在附近工廠當臨時工,賺取微薄薪資。她們為了節省花費,母女倆經常吃麵包、泡麵或一般乾糧解決一餐,還撿了不少二手衣物回來穿,就連小千的書包也是哥哥們輪流接力使用,現在交棒給她。


▲小千家的客廳旁,堆了許多二手衣物,都是媽媽撿回來給孩子穿的。


▲小千的媽媽(右)因為行動不便,平時多半坐在沙發上。

       比起家計收入,小千的學業是另一個讓媽媽苦惱的難題,因為不管孩子怎麼努力,有些科目的表現仍舊沒有起色,「我雖然看不懂她的功課,但是我知道課業很重要,所以我要每個孩子好好讀書!」媽媽因為目不識丁,找工作不順遂,所以特別看重四個孩子的學業,即使哥哥們參加籃球校隊,體育成績表現優秀,也堅持他們維持課業進度。經過資源轉介,小千參加「臺灣夢計畫」,這裡除了有志工陪伴、穩定的營養餐食,社區基地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減輕媽媽的擔憂。


▲小千加入「臺灣夢計畫」後,在志工們的陪伴下,課業成績也逐漸進步。

       小千現在來到社區基地,接觸到各式的學習課程,包括武術課、烹飪課,學會蝶谷巴特的剪紙工藝,還參加不少形形色色的戶外活動,小千都跟媽媽說她在社區「玩」得開心。此外,社區提供的多樣餐食,小千的胃口大開,食量也變大了,加入計畫後長高不少。


▲小千(左圖中)樂於參加「臺灣夢計畫」的多元課程。


▲小千對於武術與美術課都能得心應手。

       小千在社區基地認識不少朋友,小女生最愛聚在一起聊天,分享新奇事物,小千開始注意到同學們購買的全新文具用品,對比自己的舊東西,她心裡很羨慕。專案人員知道後很心疼,想了個辦法讓小千也有機會獲得「新」的小禮物。

       社區志工鼓勵孩子付出,完成指定任務或是主動協助課程、整理環境等,可以獲得獎勵點數還能抽獎,「各位同學,老師讓你們看看這一期新的東西,有購物袋還有鉛筆盒喔!」自此之後,專案人員發現小千變的很主動,「老師,等一下是羽球課,我去幫忙抬架子喔!」、「老師,我把這些資料夾都整理好了!」慢慢地,小千成為課堂老師誇讚不斷的小助教,她幾乎是基地裡累積點數最快的孩子,試過幾次手氣,她也如願以償獲得新的藍筆、螢光筆,還捨不得打開來用呢。


▲小千在社區主動服務獲得獎勵點數,已經抽獎兌換了幾隻新的藍筆,她也珍惜使用著。

       不過前些時候,專案人員發現小千總是苦著一張臉,一問之下她才吞吞吐吐地說:「老師,就我爸爸他工作那邊出了點事,他最近都無法回家了…」原來這段日子,小千的媽媽幾乎完全沒有錢能用,家裡食物吃光了,就跟附近雜貨店賒賬,或是跟左右鄰居周轉一些食物,「我不敢跟人家借錢,只好借食物,不然孩子沒得吃啊…」媽媽講到這件事立刻紅了眼眶,社區志工也幫忙提供更多物資,或是讓小千打包飯菜回家,至少讓她們不用擔心餓肚子。


▲「臺灣夢計畫」協助小千一家度過難關,經常讓她打包飯菜回家跟媽媽一起吃。

       經過這次事件後,母女倆與社區的關係、情感愈來愈緊密,而且小千來到社區將近兩年的時間,課業成績意外地進步,也變得更有禮貌,她跟媽媽都好高興。哪怕小千的成長進步只是微小的改變,但志工們也因此獲得更多反饋的力量,支撐著他們持續陪伴每一個孩子勇敢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