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憂心地說:「小苑請假天數比上課天數還要多…」,但仍不想放棄她,因此找上「臺灣夢計畫」的資源,希望聯合社區的力量讓孩子回歸正軌。專案人員聽到後,二話不說馬上答應!但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才一年級的孩子三天兩頭就不去學校上課呢?

▲乖巧的小苑下課回家後,總是自動自發地清洗自己的便當盒,不讓工作忙碌的媽媽擔心,但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孩子三天兩頭就不去學校上課呢?
小苑的爸爸媽媽都是蓮霧農,每天辛勤地栽種,只期盼四個孩子能好好長大。無奈這幾年氣候不穩,蓮霧的價格直接砍半,住得好好的房子,去年也被親戚收了回去。原本還算過得去的收入,突然間付完一家六口的開銷後,就落到沒錢的窘境。孩子的屁股後面老是跟著一球用橡皮筋綁起來的褲頭、拖鞋也老早少了腳背那塊,但仍持續撐著…,家裡的辛苦不在話下。

▲為了省錢,媽媽用一條橡皮筋幫孩子把褲頭綁起來,覺得能穿就穿。

▲小苑腳上的拖鞋已經少了腳背的支撐,但仍捨不得換新。
為了撐起家計,小苑爸媽投入更多心力在蓮霧園。農忙時,兩人回家洗個澡、弄個簡單的晚餐給孩子吃後,就必須返回農園睡覺,隔天趁著太陽出來前趕緊工作。而無法看顧的家裡,就拜託年紀稍長的大姊幫忙,媽媽欣慰地說:「大女兒都會幫忙煎個吐司或荷包蛋給弟妹當早餐吃,弟妹想吃粥,她問我怎麼煮,我就把食譜貼在冰箱上;有時我留的買菜錢不夠,她還會提醒我說:『媽媽沒錢囉~』…對她們很抱歉啦,要讓一個10幾歲的孩子擔心家計。」

▲媽媽將食譜貼在牆上,小苑的大姊就會依樣畫葫蘆地做給弟妹吃。
後來到了小苑上國小之際,媽媽因為農忙時間與孩子的接送時間衝突,頻繁地幫小苑請假,才一年級上學期,請假天數就比上課天數還要多…,學校老師不想放棄孩子,便想到「臺灣夢計畫」,希望聯合社區的力量,讓孩子回歸正軌。
「媽媽,現在正是小苑要學習成長的年紀,不能都待在農園啦!你看我們基地剛好在學校的後門,下課後小朋友直接走過來,等你忙完再來接就好!」專案人員熱情地介紹。

▲專案人員注意到,其實小苑很聰明而且不排斥學習,所以向媽媽勸說,希望讓孩子加入「臺灣夢計畫」,在基地得到更多改變的機會。
到了「臺灣夢」基地後,志工發現小苑別說要寫出自己的名字,就連筆也拿不好…,對比基地其他孩子在學習上的好奇與熱情,沒有接觸過團體生活的她只敢坐在位子上東張西望,就連大人問問題,她不是把眼神飄走,裝作沒聽見,不然就是用非常細小的聲音回答。
專案人員注意到這些問題後,便為孩子安排專屬的志工每天陪她複習功課,今天認識十個字、明天再認識十個字…,所幸在眾人的努力下,孩子不僅學習狀況有了大幅起色,還對基地開設的多元課程產生興趣!

▲「臺灣夢」志工每天帶著小苑認識國字,一點一滴追趕同儕的學習進度。
專案人員知道媽媽肩上的負擔,除了讓小苑下課後可以先到社區飽餐一頓外,也協助家裡媒合食物銀行的資源,讓她可以拿一些麵條、白米等物資回家;志工曉得媽媽工作忙碌,所以會特別看顧孩子的需求,如果發現小苑身上的衣著、文具用品哪裡缺了,就趕緊幫忙補上。

▲基地志工知道小苑家裡的狀況後,有時會多準備一些食物、文具用品給孩子,協助媽媽減輕經濟上的負擔。
媽媽感受到孩子的進步與基地對家裡的用心,心裡有許多感激,最後在與志工討論下,決定讓小苑的哥哥也一起加入,「他們回來都會和我說在基地做了哪些事情,像小苑就很喜歡上直排輪課…,雖然現在農田裡只剩我和爸爸兩個人,但看到孩子開心、進步…我們很放心啦。」
在「臺灣夢」志工的陪伴下,小苑學會了許多農田裡面學不到的事情,與同學的話題多了、笑容多了,對未來的自信也增長了出來。「老師,我現在好快樂喔!」孩子一句回饋,再次證明「陪伴」就是改變的力量。

▲小苑(中間)剛來的時候只敢一個人坐在位置上,現在卻變得活潑、樂觀,專案人員笑著說:「小苑剛來的時候幾乎都不講話…,現在嗓門大到還有點苦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