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苑從學校被轉介來「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時,學校老師憂心地說:「這孩子請假天數快比上課天數還要多……。」但老師不想放棄孩子,尋求「臺灣夢計畫」資源,希望結合力量讓孩子回歸正軌。專案人員聽到後,二話不說馬上答應!但,是什麼原因讓一個當時才一年級的孩子三天兩頭就不去學校上課呢?

▲小苑下課回家,總是自動自發地清洗自己的便當盒,不讓工作忙碌的媽媽擔心。
小苑的爸爸媽媽都是鄉下的小農,每天辛勤栽種,盼四個兒女能好好長大。無奈疫情過後,大家的日子不好過,原本住得好好的房子被親戚收了回去……。小苑的爸媽不得已掏出積蓄買下一棟老舊透天厝,然而,這兩年氣候不穩又風災連連,辛苦的耕耘都成了泡影,貸款還不出來,一家六口也只能勉強吃飽。為了節省開銷,一件衣服四個孩子輪流穿,而從小就容易生病的小苑,因為成長的速度跟不上其他手足,屁股後面總是跟著一球用橡皮筋綁起來的褲頭。有時鄰居見狀,除了多拿些合適二手衣和食物來家裡,也難以幫上更多忙……。

▲為了省錢,媽媽用一條橡皮筋幫孩子把褲頭綁起來(左),而腳上的拖鞋即使少了腳背的支撐也無力換新(右),有時左鄰右舍看了心生憐憫,會拿些合適的二手衣,多少幫忙一些。
為了撐起入不敷出的家計,小苑的爸媽把心力放在農田上,每晚一家人簡單吃過晚餐後,爸媽趕回農田忙碌,累了便直接睡在農舍,隔天一早再繼續耕種,難以兼顧的家務、孩子的生活照顧,只好交由正在讀高中的大姊幫忙看顧。懂事的大姊每天清晨五、六點起床煎吐司或荷包蛋給弟妹吃,下了課一台腳踏車沿路把弟妹載回家,有時弟妹年紀小,吵著要吃粥,大姊就請媽媽把食譜寫在紙上,再依樣畫葫蘆地煮給大家吃。媽媽說:「要讓孩子擔心家計也是很歹勢……」面對生活的壓力,即使父母對孩子有許多歉意,生活也只能先且戰且走。

▲當父母外出農忙時,家裡由小苑的大姊看顧。有時弟妹吵著要喝粥,大姊就請媽媽把食譜寫下來,再依樣畫葫蘆地煮給大家吃。
小苑升上國小後,因為學習狀況不理想,加上頻繁請假未到校,讓老師多次打電話到家裡關心。探究後發現,因為家裡經濟狀況持續吃緊,農田休耕時,媽媽會帶小苑到處打工,遇到心腸較好的老闆見小苑在旁安靜乖巧,會多算一點工資,對收入不無小補;農忙時,爸媽不敢多請人幫忙,田裡事情雜又多,實在抽不出身接送,就幫四個孩子請假,通通帶去農田幫忙。媽媽難為情地說:「早上七、八點把小孩送去學校,沒過幾小時又要把人接回來,剛好碰到有人要來收貨,真的顧不來……」
學校老師了解事情始末後,便與「臺灣夢」志工聯繫,志工接獲消息後,也到家裡拜訪,「媽媽,現在正是小苑學習成長的年紀,你看我們基地剛好就在學校的後門,下課後小朋友直接走過來,等你忙完再來接就好!」媽媽聽聞能解決接送問題,立刻欣然答應!

▲媽媽指著牆壁上的繳費單無奈地說:「繳完一張又來一張,錢都留不住。」
小苑加入「臺灣夢計畫」後,志工發現家裡過去曾因為類似的接送問題,孩子幼稚園上了三天就沒去了,對比同齡的小朋友在學習上充滿好奇與熱情,沒有接觸過團體生活的她,下課後經常坐在位置上東張西望,不知道如何和同儕互動,大人問她問題,她不是裝作沒聽見,就是不敢與大人對眼,極沒自信的模樣,格外叫人心疼。
「臺灣夢」志工考量小苑的學習狀況需要較多的陪伴,於是安排專屬的志工每天陪她複習功課,還將教室內的文宣品全部重新印製成有注音的版本,今天帶她認識十個國字,明天閱讀一個句子,透過點滴累積,小苑在校成績不僅有了起色,現在也能獨立完成作業,不需要再有大人陪伴。在多元課程的安排下,第一次接觸到直排輪的她,也不再只是個會在座位上發呆,而是個會笑、喜歡得到稱讚,會努力表現自己,溜出「最佳姿勢」的孩子。

▲小苑剛到「臺灣夢」基地時(左),因為學習嚴重落後,需要有專屬的志工每天帶著她學習,一點一滴追趕同儕的學習進度,如今兩年過去,孩子不僅成績有大幅進度,遇到不會的問題也會主動查找字典,獨立完成作業(右),甚至還培養了閱讀興趣。

▲以前下課只敢坐在位置上,不敢與人交流的小苑,現在不僅交到她第一個好朋友,兩人還經常一起窩在「臺灣夢」基地的讀書角看書、聊天,互動非常可愛。
此外,「臺灣夢」志工透過家訪發現,小苑家裡到處堆疊著吃完的泡麵紙碗,一問之下才知道,爸媽為了省錢方便,常把泡麵、餅乾當正餐,長期下來,吃不飽又傷身。志工立即請當地里長幫忙申請「食物銀行」的資源,提供家裡一些麵條、白米等物資,而小苑下課後,則可以先在基地飽餐一頓再回家。幾個志工媽媽看到小苑文具缺了、身上的衣服破了,也會先拿自家的東西幫孩子補上,共同分擔父母的辛勞。

▲小苑家到處堆著吃剩的泡麵碗,原來爸媽為了省錢方便,經常以泡麵、餅乾當三餐,孩子有時也跟著父母這樣吃,長期下來孩子都瘦瘦小小的,營養不均又傷身體。

▲基地志工知道小苑家裡的狀況後,會多準備一些食物、文具用品給孩子,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
現在小苑的哥哥也加入「臺灣夢」基地一起接受照顧,而曾經「請假天數比出席日子還多」的小苑,今年拿下「臺灣夢」基地的全勤獎,每天持續進步。而過去總是埋首於農田的媽媽也重返校園,進修新的栽種知識,希望提升收入,改善家計狀況。媽媽謙虛地說,「不能只有小孩在進步啦!每次他們從『臺灣夢』基地回家都會分享學了什麼,問我問題都被他們考倒……」一句話不僅讓志工看見一家人的關係重新緊密地在一起,也讓人感受到陪伴帶來的正向力量。
這天,志工隨口問小苑一句:「妳喜歡基地嗎?」沒想到孩子立刻扯開嗓門大喊:「老師,我現在好快樂喔!」一句強而有力的回饋,不僅讓眾人露出欣慰的微笑,也讓「臺灣夢計畫」更加堅定的相信,從孩子到家庭,都有機會因為被改變,變成更好的模樣。

▲小苑剛來的時候,講話的聲音比蚊子飛舞的聲音還小聲……,現在卻變得活潑、樂觀,志工笑著說:「現在嗓門大到有點苦惱,有時還要請她小聲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