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中,有一個據點位於中部山區,從市區開車上山至少要1個半小時,其中還得通過60公里的連續彎路,堪稱位置最偏遠,附近最熱鬧之處是山區唯一一間的24小時便利商店,多數居民都住這一帶,唯獨珍珍的家,位在下山途中的半山腰,是社區基地所有孩子中住最遠的,每次志工開車送孩子們回家,珍珍永遠是最後下車的那位。

▲珍珍(右)家住在偏鄉,鮮少有接觸外界資源的機會,自從加入「臺灣夢計畫」後,開始擁有豐富多元的學習視野,對未來也有更多想像。
基地志工猶記得第一次訪視珍珍家,是在晚上基地下課後,志工開車,由珍珍當起導航指揮,沿途路燈少,周圍幾乎一片漆黑,而且沒多久就開始起濃霧。一夥人不知又開了幾公里路,終於聽到珍珍提醒志工說:「阿姨,前面路口要轉彎喔…」但是志工怎麼都看不到可轉彎的叉路,直到遠光燈一打,才發現有條悠悠小路,極其狹窄,加上光線不足,一不小心恐怕會掉進邊坡,志工忍不住問珍珍:「妳真的住這裡嗎?」

▲在社區基地的孩子中,珍珍家住最遠,志工每次晚上送她回家,都必須開過這段漆黑無比的山路。

▲除了珍珍家外有盞明亮的路燈,但放遠望去仍舊是一片漆黑。
進到珍珍的家,迎來阿嬤與幾位表姐的熱情招呼,志工好奇孩子的家長在哪裡?阿嬤才略不好意思地說:「珍珍的爸媽都在市區工作,平時就只有我照顧她啦…」孩子的狀況並非唯一特例,因為偏遠山區求職不易,很多大人都跑到山下上班,也包括珍珍的爸媽。珍珍爸爸是貨車司機,經常送貨到全臺各地,珍珍媽媽在市區診所擔任護理師,他們成了名符其實的「週末家長」,平時幾乎無法回家與孩子相聚。
珍珍的姑姑也同住在一起,平時忙於工作且要照顧自己的孩子,所以珍珍都由阿嬤看顧,包括帶她上學、張羅餐食,有一次珍珍生病,也是阿嬤開車載她衝下山看醫生。珍珍的爸媽在外地工作,房租等開銷也不少,所以年邁的阿嬤趁著每年2個月的竹筍產季,拼命幫人上山砍竹筍賺錢養孫,但孫子的課業,阿嬤就使不上力,看著珍珍的課業成績每況愈下,最擔憂不已。

▲阿嬤(左二)平時在家經常被孫女們圍繞,珍珍(左一)年紀最小,最依賴阿嬤。
後來珍珍加入「臺灣夢計畫」,課後來到社區基地,不僅晚餐能吃得營養均衡,特別是珍珍的課業,在志工陪伴下大幅進步。志工說:「珍珍剛來時,很多注音不會念,寫字也不清楚,我們特別花時間教她,一個字一個字帶著念,她自己也很認真,天天都有進步…」而孩子進步的速度超乎志工預料之外,珍珍的成績在半年內突飛猛進,考試還拚進前三名!而且性情原本內向害羞的她,起初不太說話,隨著志工鼓勵、同儕陪伴下,變得主動又活潑,甚至會教其他人功課,積極參與多元課程,包括製作手工皂、烹飪、練唱、多國語言等,尤其在練唱課時,珍珍甚至敢站在台前大聲唱歌,神情態度大方自然,自信滿點,彷彿變了一個人。

▲珍珍在基地吃晚餐不挑食,每次志工為她盛的飯菜,一定吃光光。

▲「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為孩子們安排多元課程,例如:手工皂課。珍珍做了黑色的竹炭皂,帶回家給阿嬤用。

▲珍珍特別注重環境整齊與清潔,無論在家或社區基地,都會認真幫忙掃地。
過去,珍珍因為住家偏遠,接觸到的資源有限,但加入「臺灣夢計畫」後,視野開闊了,未來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想像。珍珍說:「長大之後,我想當老師,因為基地老師教會我很多事情,我希望長大後也能像他們一樣!」「臺灣夢」相信,弱勢環境、匱乏資源不該成為孩子發展的限制,只要給予溫暖陪伴與資源,他們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成就更好的美來!

▲珍珍(左)喜歡社區基地的每一位老師,長大後希望能跟他們一樣,成為受人歡迎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