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成為彼此的勇氣

臺灣夢計畫 2024/06/21

       小芳一下車,一邊尖叫一邊向阿嬤飛撲過去,不時還揮舞著雙手、用力地拍打著阿嬤貼滿痠痛貼布的手臂,「小芳好了喔,阿嬤這手快痛到舉不起來哩!」小芳停手後,阿嬤才虛弱地按壓著疼痛處,緩緩地說:「這孩子很貼心,但怎麼會生這種病…。」


▲小芳沒有辦法像一般的孩子正常地表達情緒,她開心會用力拍打,難過會躺在地上…,但在阿嬤眼裡,她仍是一位非常貼心、可愛的孩子。

       十年前,小芳的爸媽年紀輕輕就生了孩子,兩人沒錢也不懂得照顧,只好抱著小芳回老家求助。阿嬤憶起往事,不捨地說:「當時街坊鄰居叫我不要管,但夏天熱到快四十度,孩子熱到滿臉通紅、也不知道有沒有吃飯…」


▲阿嬤為了照顧一老一小,兩條手臂上滿是酸痛貼布,連眼睛都哭出了乾眼症。

       那天起,阿嬤抱著小芳,卻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下去。

       原來,小芳出生前一年,身為家裡唯一勞動力的阿公因病倒下,無法自理生活。阿嬤為了照顧阿公,無法外出工作,只能依靠年輕時省下的一點積蓄過活,不夠用的部分就用土地抵押借款…,「想說我們兩老年紀也不小了,就活到把錢用完的那一天吧,結果現在又多了一個孫子要顧…」。

       被生活逼得緊的阿嬤試著申請社福補助,但卻因為家裡持有房產的關係,未能通過,小芳每多喝一罐奶粉、阿公就得少一包尿布,阿嬤每天睜眼閉眼盡是無奈與掙扎。

       志工環顧家裡四周,東西看似很多,但許多電器早已無法使用,就連沐浴乳都還是拜託阿嬤在外獨自生活的女兒幫忙買,家裡才有得用。地上隨處可見有好心人捐贈一包包的愛心物資,阿嬤從中挑選適合的留來下,等孩子身上的衣服不合身的時候,再拿出來穿,絲毫不敢浪費外界的愛心。


▲小芳的鞋襪都出現明顯的破洞,但阿嬤卻只能無奈地搖搖頭,表示可能要再等一陣子才有能力幫孩子更換。

       後來,小芳上了小學,阿嬤原本想著孩子漸漸懂事,生活可以輕鬆一些,但卻意外接到學校老師的關心電話,建議阿嬤帶孩子前往醫院接受鑑定,「老師說小芳在學校容易和別人起衝突、上課也不太聽話,起初我還覺得老師在騙人,孩子只是在貪玩罷了…」結果鑑定一出來,阿嬤錯愕不已,「小芳從小就很貼心,我交代她的事情,她也做得到,但怎麼就變成『精神障礙』了呢?」

       原來小芳的開心,是拍打在同學身體上的節奏;她的難過,是需要一個密閉空間提供的安全感;就連簡單的「廁所在哪」,孩子都不知道如何開口。阿嬤擔心外人無法理解這樣「特別」的孩子,所以不管她去哪,阿嬤就只能跟緊緊。久而久之,小芳變得依賴不說,臥床的阿公也因為無人照顧,多次跌落床下。阿嬤無奈地說:「兩個人都要依靠我,但我只有一個人呀…」。


▲每晚小芳入睡後,阿嬤就會到一樓陪伴阿公,時不時再上樓看看小芳,長期下來,阿嬤精神狀況不佳,有一次阿嬤載小芳出門,發生嚴重車禍,差點丟了性命。

       上了國小後,小芳的出席率變得不太穩定,「有的時候準備好要出門了,她阿公突然又出了狀況,得有人立即處理…」結果阿嬤這麼一弄,孩子錯過了早自習;整晚沒睡的阿嬤好不容易得了空、小瞇一下,結果又錯過了要接孩子的時間。同學的媽媽聽說小芳家裡的難處後,主動向阿嬤介紹「臺灣夢計畫」的資源,阿嬤一聽,立刻帶著小芳前來求助。

       過去阿嬤總是擔心,自己太晚去學校接孩子,會讓小芳被有心人欺負,但現在孩子加入「臺灣夢」後,因為基地位置正好在學校的後門,所以孩子可以學習靠自己的力量,從學校走過來。雖然是短短不到5分鐘的路程,卻是小芳獨自走過最長的路。不過阿嬤總算不用每天匆匆忙忙往返接送,可以趁孩子在基地的這段時間,專心打理阿公的事情,不再讓自己蠟燭兩頭燒,累壞自己。


▲「臺灣夢」基地的專案人員考慮到阿嬤辛苦,有時會幫忙送小芳回家,減輕阿嬤肩上的負擔。

       基地志工也試著幫忙處理小芳的情緒問題。有一次小芳因為和同學爭執,躺在地上大哭大鬧,志工立刻進行安撫,並提供孩子安全的環境,讓她可以冷靜下來,防止衝突擴大。其他孩子也漸漸從不能理解,到現在即使志工不在現場,也知道如何幫助小芳穩定情緒。「其實小芳很聰明喔,她知道我們很努力地幫助,她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志工觀察地說。


▲以前小芳沒有辦法和同儕融洽相處,加入「臺灣夢計畫」之後,現在已經可以和大家自然地玩在一起。

       專案人員透過家訪發現小芳家總是吃簡單、快速的方式料理,炒兩個青菜,搭配白飯、麵條而已,所以「臺灣夢」基地除了提供社區餐食外,也主動連結「食物銀行」的物資,讓小芳可以帶回家補充營養。這天,小芳端著高年級姊姊遞給她的湯碗,一句輕柔的「謝謝」,也讓眾人感受到孩子正在改變。


▲專案人員主動協助小芳家連結食物銀行的資源,去年也透過「點燃生命之火」匯集善心人士的愛心,獲得年菜與小紅包組。阿嬤抱著一整箱的物資,直說:「這下可以好好過年了。」


▲自從小芳加入「臺灣夢計畫」後,孩子下課後可以先在社區基地飽餐一頓,小芳也因為增加與同儕之間的相處,學會該有禮貌與態度。

       過去阿嬤擔心讓小芳參與校外教學活動,會造成社區的負擔,但今年在基地的大力邀請下,阿嬤也主動放手,讓小芳試試看。專案人員說:「我第一次看到小芳露出發光的眼神,你能感受出來,孩子很喜歡和同儕相處,而大家也願意接納她、一起玩。」或許正是因為這股愛的力量,小芳最近一次的「情緒評估」,已經與正常的孩子無異,只要繼續保持,就不再是需要領「小冊子」的孩子。


▲小芳(左一)雖然只是站在一旁看別人玩,但志工從她臉上表情感受到孩子正在進步中,而大家也是真心接納她的與眾不同!

       雖然家裡的狀況一時半刻無法緩解,但是阿嬤看著一天比一天進步的小芳,內心不再感到焦慮。「以前我很害怕,哪天我倒了,孩子該怎麼辦,但現在看著她會自己切水果、會幫我打掃家裡,還會幫抽筋的我按摩…,我感覺我才是需要她的那個人。」語畢,阿嬤突然一個彎腰、鑽向小芳的懷裡,「以後就換小芳照顧阿嬤了唷!」小芳聽完開心地拍打著阿嬤,祖孫倆相互支持的模樣,也讓前去家訪的志工紅了眼眶。未來的日子或許仍充滿挑戰,但相信祖孫倆會堅強、勇敢地面對下去!


▲「臺灣夢」基地志工為了鼓勵小芳,自製「進步神速獎」頒給孩子,讓她好開心。


▲小芳拿著自己的畫作,豐富的色彩顯示了孩子內心不再只有單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