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成為彼此的勇氣

臺灣夢計畫 2025/07/04

  小芳一下車,一邊尖叫一邊向阿嬤飛撲過去,不時還揮舞著雙手、用力地拍打著阿嬤貼滿痠痛貼布的手臂,「小芳好了喔,阿嬤這手快痛到舉不起來哩!」小芳停手後,阿嬤虛弱地按壓著疼痛處,緩緩地說:「這孩子很貼心,但怎麼會生這種病……。」


▲小芳沒有辦法正常地表達情緒,但她仍是阿嬤眼中最貼心、可愛的孫女。

  小芳的爸媽年紀輕輕便結婚生子,孩子平安產下後,媽媽因自身狀況離家,爸爸也不知道如何照顧,經常把孩子放在密不通風的房間裡就不見人影。阿嬤講起兒子的行為,難掩無奈與心酸,「鄰居都叫我不要管,但孩子經常被熱到滿臉通紅,也不知道有沒有吃飽……」阿嬤也顧不得自己身體不是太好,決心攬下養育孫女的責任。


▲阿嬤講起兒子的行為、孫女剛回家時的辛苦,神情難掩心酸。

  只是家裡除了年幼的小芳,還有臥病在床的阿公,需要阿嬤貼身照顧。阿嬤早期還能批些家庭代工加減賺,但這兩年阿嬤為了省錢,乾眼症拖著未接受治療,結果嚴重影響視力,看東西會模糊。阿公時好時壞的病情,也讓阿嬤不敢離開家裡半步。家裡無人工作,水電瓦斯及三餐吃飯錢,只能靠阿公退休金,和獨自在外生活的女兒偶爾回來幫忙買些日用品而已。


▲家裡的沐浴乳、牙膏還是阿嬤的女兒回家探望時順手買的。

  此外,前幾年阿嬤變賣部分家產幫忙家裡還債,唯一守住的僅剩現在一家人住的老房子,有房,孫子的弱勢補助無法通過,日子變得難上加難。為了照顧一老一小,阿嬤累得兩條手臂貼滿酸痛貼布,身上穿的還是附近活動中心辦活動留下來的衣服,而年幼的小芳腳踩的鞋、襪都破洞了,仍持續穿著,有好心人提醒阿嬤,阿嬤卻也只能嘆氣搖搖頭,期盼下次有好心人送來的二手衣物裡能出現合用的,再拿給孩子穿。


▲小芳的鞋襪都破了,但無力更新,阿嬤只能搖頭嘆息。

  好不容易熬到小芳上小學,阿嬤原本想著孩子漸漸懂事,生活可以輕鬆一些,但卻意外接到學校老師的關心電話,「老師告訴我,小芳的情緒好像『怪怪的』?」阿嬤半信半疑地帶去給醫生鑑定,結果讓阿嬤錯愕不已,「小芳從小就很貼心……怎麼就變成『精神障礙』了呢?」

  回想起小芳的病徵,阿嬤既自責又難過,「小時候有注意到她學東西很慢,也會講一些大人聽不懂的話,想說長大就會好,沒想到反而害孩子錯過了黃金的治療期……」年紀尚幼的小芳,因為能表達的詞彙有限,所以她會藉由拍打同學身體表達開心,難過時,則需要一個安全的空間發洩情緒。阿嬤擔心外人無法理解這樣「特別」的孩子,加上小芳對陌生人沒有防備心,所以不管她去哪,阿嬤就只能跟緊緊。久而久之,小芳變得依賴不說,阿公也會因為想「找人」,多次跌落床下。後來,每當阿嬤出門,只能先把阿公的手腳綁在床上,「那畫面看了誰也受不了,但兩個人都要依靠我,但我只有一個人呀……」講起生活的苦悶,本來都還能從容以對的阿嬤,提到攜手走了一甲子的老伴,眼淚也忍不住流了下來。

  此外,隨著阿公的病情變化,小芳的出席率變得不太穩定,經常錯過早自習;到了下午,阿嬤小瞇一下,結果又錯過要接孩子的時間。學校老師好意提醒阿嬤,沒想到竟成為壓倒阿嬤最後一個稻草。連日夜裡阿嬤哭著打給「臺灣夢」志工求救,「我真的……好累……」,志工聽聞後,趕緊請阿嬤帶孩子前來基地報名。

  因為基地位置正好在學校的後門,所以小芳一加入「臺灣夢」基地,志工就鼓勵孩子學習獨立,下課後自己從學校走過來。雖然是短短不到5分鐘的路程,卻是小芳獨自走過最長的一段路。不過阿嬤總算不用每天匆匆忙忙往返接送,可以趁孩子在基地的這段時間,專心打理阿公的事情,不再讓自己蠟燭兩頭燒,累壞自己。

  臺灣夢志工也從陪伴發現,小芳雖然無法正常地表達情緒,但是個內心很溫暖,喜歡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志工回憶說,有回志工手上提了很重的東西,小芳看到後,就趕緊幫忙,還有一次她拿到兩顆糖果後,主動把手上其中一顆拿給沒有分到的同學。

  即使現在小芳偶爾還是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況,但次數已經大幅減少,甚至事後孩子也會自我反省,主動和志工阿姨提醒:「不要和阿嬤說,她會擔心……」短短一句話,讓志工感動不已。其他同儕也漸漸學會包容她的「不一樣」,甚至有年紀較大的孩子,會主動拍拍她,陪她走出「情緒」,這些都是孩子間最珍貴的互動。


▲小芳在加入「臺灣夢」基地前,曾因為被不知情的同學誤會、引發衝突,導致她在交友上有些陰影,幸好現在基地內友善的人與環境,讓她能順利地融入團體生活。

  「臺灣夢」志工知道阿嬤因為要專心照顧阿公,三餐總是炒兩個青菜,搭配白飯、麵條,吃得相當簡單,所以除了和阿嬤溝通,讓小芳課後可以留在「臺灣夢」基地吃晚餐外,也主動找社區的里長商量,提供「食物銀行」的物資,讓小芳可以帶一些物資、食物回家和阿嬤一起分享。這天,小芳端著高年級姊姊遞給她的湯碗,一句輕柔的「謝謝」,也讓眾人感受到孩子正在改變。


▲「臺灣夢」志工主動和當地里長商量,協助小芳家連結食物銀行的資源,去年也透過「點燃生命之火」匯集善心人士的愛心,獲得年菜與小紅包組。阿嬤抱著一整箱的物資,直說:「這下可以好好過年了。」


▲自從小芳加入「臺灣夢計畫」後,下課後可以先在基地飽餐一頓,小芳(左)也因為增加與同儕之間的相處,學會該有禮貌與態度。

  升上高年級後,小芳個性變得比以前更加開朗,身體也開始發育。「臺灣夢」志工注意到後,便提醒阿嬤幫孩子準備內衣,教導孩子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阿嬤急忙和志工道謝:「你看我這忙的,都沒注意到孩子都長大了……」志工也溫暖地拍拍阿嬤,讓阿嬤知道,在照顧孩子這條路上,她不是只有一個人!

  過去阿嬤擔心需要人照顧的小芳參與校外教學活動,會造成社區的負擔,但今年在志工的大力邀請下,阿嬤也放手讓小芳跟著大夥們一起外出參訪。事後志工感動地說:「我第一次看到小芳露出發光的眼神,你能感受出來,孩子很喜歡和同儕相處,而大家也願意接納她、一起玩。」或許正是因為這股愛的力量,小芳最近一次的「情緒評估」,已經與正常的孩子無異,只要繼續保持,就不再是需要領「小冊子」(身心障礙證明)的孩子。


▲小芳(左一)雖然只是站在一旁看別人玩,但志工從她臉上表情感受到孩子真的在進步,而同儕也是真心接納她的與眾不同!

  雖然家裡的狀況一時半刻無法緩解,但是阿嬤看著一天比一天進步的小芳,內心不再感到焦慮。「以前我很害怕,哪天我倒了,孩子該怎麼辦,但現在看著她會自己切水果、打掃家裡,還會幫我按摩,感覺我才是需要她的那個人!」語畢,阿嬤一個彎腰、鑽向小芳的懷裡,「以後換阿嬤和小芳撒嬌了呢!」小芳聽完開心地拍打著阿嬤,祖孫倆相互支持的模樣,也讓前去家訪的志工紅了眼眶。未來的日子仍充滿挑戰,但相信祖孫倆會堅強、勇敢地面對下去!


▲「臺灣夢」基地志工做了一張「進步神速獎」,給予表現良好的小芳滿滿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