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基地的頭號粉絲

臺灣夢計畫 2020/03/26

  「我喜歡築夢基地。」
  「最喜歡手作課,但是其它課也都很喜歡耶!」
  「烹飪課也很棒啊!可以再烤一次布丁嗎?」
  「很喜歡跟同學在外面玩鬼抓人,跑來跑去好刺激!」

  不管什麼問題,只要跟社區築夢基地有關,小寧的答案全部都是「喜歡!」說她是「臺灣夢」社區的頭號粉絲也當之無愧。不過小寧之所以這麼愛基地的每一件事,其實與她的家庭環境有關。

       小寧來自隔代教養家庭,在她3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偏偏爸爸又因行動不便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出門賺錢養家的責任全落在阿公和阿嬤肩頭上。幾年前,阿公、阿嬤還有能力工作,但現在兩老頭髮斑白,也都已經退休,一家四口的生活支出全靠阿嬤的退休老本撐著,寅吃卯糧。


▲小小年紀的小寧平時在家會幫忙洗碗,減輕阿嬤的負擔。

       阿嬤知道退休金總有用完的一天,但也無能為力,只能祈求孫女好好讀書,長大後靠好成績翻身。阿嬤現在就是盡可能省吃儉用,買很多測驗卷、參考書給孫女寫,結果小寧從小一開始每天都要寫雙份作業,有時坐著看書累了,她跟阿嬤說想動一動、學跳舞,但阿公跳出來極力反對,因為家裡沒錢付學費。小小年紀的小寧,生活完全被參考書淹沒,沒機會接觸課外才藝活動,也只能不斷壓抑自己的內心。


▲家裡的客廳沒有沙發只有書桌,小寧回家後還要繼續寫測驗卷,阿公(右)也會陪著她。

       有一天,學校和社區鄰居建議阿嬤讓小寧參加社區的「臺灣夢計畫」,沒想到頓時為小寧開了一扇窗,不僅有好多小朋友與志工們的陪伴,而且多元才藝課程讓她覺得生活變得好有趣!像是手作課、打鼓、烹飪、戶外教學等,只要上過一次課都被她列入最愛清單,「臺灣夢」社區基地成了她的生活遊樂園!

       生活有了「臺灣夢」,小寧臉上的笑容變多了,但卻出現喜歡命令別人的小毛病。原來小寧會在小團體裡命令別人不要跟某某人來往,直到被孤立的小朋友跟社區志工抱怨這件事之後,在志工們的教導、提醒下,小寧才稍微收斂。後來社區志工發現,小寧會變成「發號施令小姐」,是因為阿嬤對她的期待高,又不斷加碼作業,給她越來越多壓力,所以才轉向同儕宣洩,導致人際關係發生問題。也難怪小寧在社區基地時,不管上什麼課程都興致勃勃,因為她總算能像「孩子」一樣找到樂趣,開心地接觸多元化的課程。

       社區志工幾次問小寧「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她的回答總是「在社區基地上課」;再問她「最痛苦的事又是什麼?」她說「寫不完的作業,還有不能出去玩」。為了改善小寧的壓力來源,志工們邀請阿嬤也來社區基地,看看「臺灣夢計畫」的課程,希望阿嬤知道學習成就並非只靠課業成績。


▲無論「臺灣夢計畫」安排的戶外活動(左)或是多元課程(右),小寧都非常投入。

       後來阿嬤加入志工隊,常常在廚房幫忙準備餐點、打飯,或是在家事課當「助教阿嬤」。志工也跟阿嬤分享安排課程的原因,譬如手作課是為了訓練孩子的耐心及專注力,改善分心的狀況。一段期間下來,阿嬤的觀念逐漸改變,看見每位孩子上才藝課程時,專注且興致勃勃的模樣,以及志工們對待孩子親切、溫暖的態度,她才慢慢明白,原來「陪伴」孩子所得到的回饋是更有價值的!現在阿嬤終於同意讓小寧參加才藝活動,而目前每周三的鼓藝課是小寧最愛課程清單中的第一名,即使練到手都拍紅了,依舊不減樂趣,她希望今年能站上成果發表會的舞台,分享成果給大家看!

       現在阿嬤不再只是高壓管教小寧,更積極成為社區基地的一份子;而且經由社區協助連結資源,小寧家的經濟困境也獲得舒緩,甚至幫忙小寧申請到中國信託鍾隆吉獎助學金,讓阿嬤深深為孫女感到驕傲!去年母親節小寧特別寫了幾句感謝的話,謝謝自小陪伴她成長的阿嬤。而小寧的人際關係也逐漸改善,更是「臺灣夢計畫」的超級粉絲!這對志工來說是最珍貴的回報,如今,每當聽見小寧踏進基地時開朗的招呼聲,志工們就不禁會心一笑,感覺暖暖的。


▲小寧在很喜歡基地在暑假期間舉辦的科學營活動,每項作品都帶回家收藏。


▲阿嬤很疼小寧,就連小時候的繪畫作品都小心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