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臺灣夢在地好心人專訪─三芝福成社區

點燃生命之火 2019/02/26

留著一頭俐落短髮、帶著粗框眼鏡,一襲學生裝扮的這位大姊姊,是福成社區孩子們口中的「昀瑾老師」。剛滿30歲的她,看不出來已經為人母,怪不得帶起社區裡近20位孩子,即使身形纖細,卻一點也不馬虎。

昀瑾住在社區附近,平時就很關注社區服務與志工活動,所以3年前「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剛落成時,她就加入「臺灣夢計畫」,以實際行動照顧社區裡需要幫助的孩子,像是連結社會資源、幫忙他們解決生活與學習問題、安排課程,認識家園、增加社區認同感等等。1千多個日子來,雖然帶孩子很累,或是曾因為孩子的照顧問題和家長針鋒相對,但都不減她對服務的熱情,甚至用耐心化解家長對社區基地照顧孩子的疑慮,昀瑾也理出一番心得─「陪伴,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最不可忽視的細節!
▲昀瑾(右一)帶著孩子們學做菜,學得一技在身,爸媽不在家也不怕餓肚子。

調適親子關係的最佳良藥就是─陪伴
三芝的工作機會不多,為了討生活,家長們大多到台北市區工作。工時、往返時間長,使得孩子們常在街頭亂逛或便利商店裡逗留。這些孩子因為心靈缺乏養份,說話、行為都出現不妥的表現,例如常用「酸人、嗆人」的方式說話、出口成髒;或是孩子曾遭受父母不當對待,他們就複製同樣行為在其他孩子上。孩子因為不被理解而有偏差的行為,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只覺得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教,兩邊因為溝通不良而關係緊繃。

「社區裡有個女孩很活潑,但是那天下課後她來到社區,表情就不太對勁,我問她發生什麼事了,這孩子馬上抱著我哭了起來。」昀瑾因為花了很多時間陪伴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的家人,她回憶起一個女孩抱著她訴說心事,哭濕整個肩膀的往事,她認為因為「陪伴」而獲得孩子信任的回饋,更能理解孩子的問題,進而調適彼此關係。所以在經營「臺灣夢計畫」的同時,也很鼓勵孩子的家長參與社區活動,一來能增加親子同歡時光,二來也能更加了解「臺灣夢計畫」。
▲帶著孩子們參與社區服務和活動演出,也讓社區看到孩子的成長轉變,成果備受肯定。

什麼法寶比講道理更有效?
每天看著這群孩子,等於20個不同的家庭問題在眼前上演,要怎麼改善這些問題,昀瑾確實很傷腦筋。後來她腦筋一轉,把「陪伴」融入課程。昀瑾在社區裡開了「寵物課程」,讓大家在社區基地裡飼養魚、兔子或烏龜,鼓勵孩子們用愛照顧小動物,養成負責任的好習慣,現在這群孩子即使再鬧哄哄,也只是調皮搗蛋,或是爭相吵著要輪值當照顧小動物的保母。

昀瑾也把這些基本的照顧觀念分享給其他社區志工,讓每位大人都學會如何陪伴孩子。即使志工們在學習維持親子關係的步驟中,難免有點不知所措,但他們都是在地好心人,願意把「社區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希望有更多民眾一起加入,讓福成社區增加更多幸福能量!
▲社區志工邀請專業社工分享照顧孩子的經驗,增進專業知能,帶給孩子們更好的成長環境。


▲透過養寵物的生命教育課程,培養孩子們照顧、負責任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