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再蹽落去啊,第一個孩子快出生了,別再被關進去…」好友一句真心相勸,讓當年正值年輕氣盛的郭柏村突然感慨,心裡嘀咕著「啊… 還是回老家好了…」
郭柏村的一生如同電影劇本,第一幕是他在東部出生,國中畢業一年就跑去大城市的鈑金工廠當學徒,19歲開始誤入歧途,接下來是與人結怨、暴力討債、持有槍械彈藥,然後傷人入獄。第二幕是出獄後,娶妻生子,但他執迷不悟,出入複雜的娛樂場所,借用朋友的場地詐賭,直到好友苦勸,郭柏村想起太太肚子裡的孩子,自己要當爸爸了,加上東部老家的父母年事已高,其他兄弟姊妹無法照顧,於是他決定回去,扛起養育老小的責任,也打算從此「正派經營」,腳踏實地賺錢,就像電影劇情一樣,有個意想不到的轉折,然後就此改變人生。

▲曾經年少輕狂的郭柏村加入「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在創業顧問的指導、陪伴下,靠著賣滷肉飯,家庭經濟逐漸穩定,親子關係更緊密,是成功脫貧的範例。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這句人常放嘴邊的話,正是郭柏村人生第三章的寫照。先是與太太婚姻失敗,向農民收購南瓜,轉手賣到市場的生意也不算成功,每天的生活都在生計邊緣掙扎,離婚後跟著他的兒子結交壞朋友,慢慢地,孩子心思早不在學業上。經濟不穩定的日子,導致郭柏村的情緒越來越低落,與兒子的衝突越來越多,甚至是肢體上的「你來我往」,親子關係陷入谷底。

▲以前郭柏村每天為生計煩惱,情緒起伏也大,與孩子的衝突多,加入「信扶專案」之後,親子關係逐漸改善,現在兒子是他工作上的最佳幫手。
直到有天,他突然想通,與這幾年來一直在身邊、對他不離不棄的「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顧問連絡上,開始乖乖聽從建議,一步一步開創一番新事業。憑藉自己從小對「吃」的熱愛,以及彷彿是老天爺祝福般的好手藝,郭柏村接下一間店面,重新掛起招牌,推出滷肉飯等全新菜單,使出一股腦兒的熱情等待客人上門,但他等到的卻是無情的打擊。「客人一踏進來,看到老闆換人,賣的東西不一樣,馬上轉頭離開,我心多痛啊…」,還來不及證明自己的手藝,隔年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生意一落千丈。「那時候每天開店,營業額只有4、5000元,但我一天成本就要7、8000元了…」想償還欠親友們的錢,卻看不到結束的盡頭…

▲郭柏村的人生猶如電影劇本,從年少輕狂演到浪子回頭,轉捩點是想到老家年邁的父母,和當時太太肚子裡即將出世的孩子。
所幸,「信扶專案」顧問不願放棄他,積極幫郭柏村調整營運模式、四處找資源,還有代墊繳款。回想這一段創業歷程,郭柏村笑說:「顧問教我如何算帳、記帳,溝通很多細節,當時覺得很痛苦、很困難,但若不聽他們的,就真的吃虧了!」
另一件讓郭柏村很安慰的事,是兒子「回來了」。大兒子正值青春期,對學習沒興趣,交到背景複雜的朋友,差點「複製」爸爸過去的路,於是郭柏村直接帶他去見「以前道上的朋友」,看看何謂真正的現實。「回家之後,我兒子說『太震撼』,然後慢慢脫離複雜的交友圈,甘願跟我一起賣滷肉飯。」在「信扶專案」顧問與家人齊心陪伴下,郭柏村挺過低潮,且隨著疫情近尾聲,客人回流 ,後來大家踏進店裡,只為吃他每天晚上耐心熬煮的滷肉、滷汁,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那樣唇齒留香的美味,不僅證明他的手藝,更是對郭柏村人生「努力重新開始」的肯定。

▲2019年郭柏村開始賣滷肉飯,沒想到隔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客人不進門,衝擊業績,他說:「幸好『信扶專案』對我不離不棄,幫忙找資源、調整營運模式,撐過困難時期。」
「加入『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最大的改變,就是經濟穩定了,比起年輕時起起落落的生活,現在踏實多了。以前我情緒多,孩子越「打」越「遠」,越罵越不聽,現在我心態改了,還教他面對客人要保持笑容,家裡遇到事情,我們一起討論、處理,久而久之,孩子會成長,學會用理性態度去面對所有問題。」郭柏村心境上的轉變,兒子也感受到,「為了養家,爸爸每天從早忙到晚,看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因為膝蓋痛吃止痛藥,心裡覺得很不捨…」

▲兒子見證父親的轉變,現在與郭柏村一起經營生意,對於未來的路,也有更明確的藍圖。
郭柏村從負債到如今有存款,每月六位數的營業額支持著他接下來的每一步,朝著更大的夢想前進。「希望有天找到住家附近的店面,然後兒子接手做,我只要一旁幫忙整理。客人來,一碗飯、一碗湯,不用多少錢就能填飽肚子。做父母的,只盼望下一代能順利娶妻生子,安穩過日子。」郭柏村說著說著,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不住瞇起來,流露出溫和、慈祥的表情。
郭柏村回首自己的人生,從年少輕狂、浪子回頭到勤奮踏實,有「信扶專案」相挺到底,終於成功「逆轉人生」,未來他與兒子仍將攜手齊心,重新凝聚家的夢想!

▲郭柏村把店名取為「大塊呆滷肉飯」,因為聽起來比較親切,與兒子手上端著店裡的招牌菜-虎掌滷肉飯。

▲「大塊呆滷肉飯」菜色平價又美味,深受附近鄰里喜愛,尤其是「菜尾湯」很快銷售一空,太晚來就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