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抗疫有道 借疫而生

信扶專案 2021/08/18

     「疫情反而是助力,大家開始重視養生,也透過網路消費,三級警戒期間,我們的業績不降反升。」與代工廠配合販售益生菌的邱能裕,原本生意已經不錯,萬萬沒想到疫情升溫意外讓業績錦上添花,讓他成為疫情衝擊下少數逆勢成長的業者。看似光鮮亮麗,其實成功的背後,是一次又一次失敗經驗的累積。


▲信扶家長邱能裕與代工廠配合販售益生菌,在信扶專案的輔導下,投資、規劃和創業顯得更穩健,為疫情衝擊下少數業績逆勢成長業者。

       十六年前,已有妻小的邱能裕在朋友的介紹下,曾隻身到中國大陸投資,任職自動化機械工廠。一開始雖然賺進大把的鈔票,卻遇上了金融海嘯,接著又與合夥人理念不合,拆夥後反而負債好幾百萬元。「那過程讓人不想再提,總之我是逃回台灣的,想說反正還年輕一切還有機會。」不過事與願違,回到台灣的他發現,赴中國大陸前因為曾積欠近六十萬元的卡債,即便要東山再起,信用不良也難以向銀行貸款。


▲邱能裕曾隻身到中國大陸投資、任職,因金融海嘯及合夥人拆夥負債好幾百萬元,最終選擇回台灣重新發展。

       山窮水盡之際,邱能裕恰巧遇上老同學邀他一同收購老酒,為了顧全需要扶養的媽媽、太太及一雙兒女,二話不說便答應。沒想到業務能力極佳的他,做起來順手,不僅開始償還債務,也有餘裕能照顧家庭。這時他每個月都會花六、七千元購買益生菌讓全家服用,然而長久下來為數可觀,於是繼前進中國大陸之後,他又一次冒出雄心壯志,決定自己賣益生菌,賺錢也能賺健康。他花了兩年的時間,邊賣酒邊研發,也跑遍台灣各地尋找能配合的代工廠。

  為了區隔市場,邱能裕成立公司之後鎖定中階客層,對品質也嚴格把關,口耳相傳讓不少團購主找上門。不過生意雖好,每個月月底卻很痛苦。


▲邱能裕鎖定中階客層,對品質也嚴格把關,口耳相傳讓不少團購主找上門。

     「戶頭只剩兩千塊,但貨款要二十五萬元,到底該怎麼辦…」
       由於債還沒還清,並非用閒置資金運轉,財務不健全的他,常常把賺的錢直接用來還個人債務和家庭開銷,導致多次貨款期限已到,手邊卻沒錢能支付,然而已經被銀行註記信用不良的他,只好找地下錢莊借錢周轉。「曾經碰過沒錢能繳孩子的學費,跟老婆去當鋪變賣家產,甚至還請岳母當保人,真的被念死了,但實在走頭無路…」


▲邱能裕雖有雄心壯志,但販售益生菌初期並非用閒置資金運轉,財務不健全下負債連連,還曾變賣家產。

        家庭生活入不敷出,再次卡關的邱能裕怎麼借錢怎麼碰壁,心裡想死馬當活馬醫,雖然知道自己身分不符,還是尋求中國信託信慈善基金會(簡稱「中信慈善基金會」)「信扶專案」的協助。顧問檢視發現,雖然邱能裕有記帳習慣,但公私帳混雜,另外客戶來源太單一,也導致現金流不夠支應金額大的貨款。

  邱能裕痛定思痛,先著手改善記帳方式,明確帳目,並聽從顧問建議開源節流。他試著和網紅合作推廣產品,透過開箱交換的方式,提升營收。更幸運的是,他努力改變也獲得中國信託銀行提供貸款的機會,經濟壓力終於稍微舒緩。

  「原本我們多是B to B(商家對商家)經營模式,現在已經慢慢切到B to C(商家對客人),希望未來直接和客人接觸。 如果以後現金流更穩定,再想辦法開發更多健康產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邱能裕痛定思痛,在信扶專案顧問的建議下開源節流,目前經營模式已從B to B 漸漸轉移為 B to C,未來希望直接和客人接觸,帶來更多金流。

       多次谷底翻轉,讓邱能裕變得更有信心,相較年輕衝動時期,現在他投資、規劃和創業顯得更穩健。雖然偶爾還會出現金流不夠,但多數債務已還清,經營已沒太大壓力。「我其實還滿愧對家人,一直以來讓他們過著苦日子,希望接下來不會為茶米油鹽煩惱,為他們、也為我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