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新住民媽創業印尼料理 

信扶專案 2022/04/17


▲身穿印尼傳統服飾的陳鳳玲,捧著讓她逆轉人生的薑黃飯。

      「創業」本來是印尼新住民陳鳳玲為了解決家庭財務不得已的選擇,但現在她能自信、愉快地說,幸好當時遇見「信扶專案」協助創業,讓她不僅守住這個家,更讓一家人有相同的夢想──她要開一間餐廳,把最好吃的印尼料理送入每個台灣人的嘴裡。

       陳鳳玲對人生有個心得:「生命中事情的發生必有它要指引你成長的地方。」回想二十年前剛嫁來臺灣時,身邊的姊妹都羨慕她有個對太太極為尊重、也疼愛的先生,未料結婚第三年,先生便因中風倒下,陳鳳玲回憶當時的無助說:「還記得我跑去醫院的時候,完全聽不懂醫生在說什麼,我明明是她太太,卻什麼事情也不能做,甚至還有鄰居、親戚叫我老公不要給我錢,說我拿到錢一定會跑掉,話很難聽。」

       為了不讓人看輕,她帶著兩個孩子白天到工廠當女工,晚上再到補校學習中文,後來為了好一點的薪資,換到仲介公司擔任翻譯,只不過當時她兩個女兒還小,有時三更半夜仲介一通電話她就得趕去指定地點,孩子的照顧與工作難以兩全。

       隨後,她再換去勞工局做計時翻譯,為了增加收入,她也向印尼姊妹販售服飾,製作蝦餅帶到女兒班上向同學的家長販售,有朋友想念印尼料理,她就在家做給對方吃…,漸漸地她做出興趣,但是苦於無更多資本將事業做大。

       為了改善財務狀況,陳鳳玲找上「信扶專案」,起初很擔心自己是新住民,加上沒有財力證明,會讓她借款困難,但沒想到「信扶專案」不僅給她創業的第一桶金,甚至陪著她分析利弊,將原本只是想借錢批貨的心願,擴大成「推廣印尼文化」,讓「陳鳳玲」這個名字成為品牌。

       信扶顧問陪陳鳳玲成立「陳鳳玲-印尼臺灣通」,除了販售印尼服飾外,也接受機關、團體向她訂購印尼料理或擔任文化講師。其中最讓她引以為傲的是一盒盒色香味俱全的薑黃飯便當,曾有客戶質疑她「東南亞東西不是很便宜?為何她的薑黃飯要賣到一百五十元?」但客戶吃了後,反而因為感受到她用料實在、口味精緻而成為長期客戶。她業績好的時候,與原本勞工局的工作收入合計,能到六萬多元,終於能讓她說出「痛苦的日子過去了,開始期待未來。」

       她現在已取得台灣高職的文憑,也在前一陣子疫情嚴重之際,把握休息時間苦讀,依序拿下美容丙級、中餐烹調-葷食丙級及西餐烹調丙級等證照,未來她還會再考烘焙食品-麵包的執照,致力成為全方位料理達人,帶給更多人美味又幸福的料理。

       撥雲見日的一家人,不管白天大家有多忙碌,晚上回到家,一家人會聚在一起開發料理、認真包裝、討論文案、回覆訂單。陳鳳玲看著家人們在廚房「比自己忙碌的身影」,慶幸自己在遇到困難之際,沒有放棄,靠創業的力量讓家還是家。


▲身著印尼服飾的陳鳳玲在廚房裡忙進忙出,所有食材、調味都是重現印尼風味。她的兩個女兒表示,看著媽媽如此認真、專注投入的樣子,真心認為媽媽好美。


▲為了祝賀媽媽得到「信扶之星」的肯定,兩個女兒親手繪製了信封,把媽媽的招牌料理畫上去,對她們來說,媽媽的夢想就是她們的夢想,「如果媽媽順利開店,我們一定會回來幫忙。」


▲陳鳳玲曾靠招牌薑黃飯便當收服刁嘴的客人,她現在希望能有更多台灣人都能認識這味。


▲陳鳳玲為了增加產品識別度,在印尼蛋糕上增添笑臉。吃的人開心,她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