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湞珺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套「幸福劇本」,因此她從未想過,婚後前夫會迷上簽賭又接連外遇…。面臨中年失婚、帶著三個孩子,沒有存款、沒有一技之長,她壓力大到得打給「生命線」求助。湞珺原本想藉由「針線」獲得暫時的平靜,但意外從縫製襪子娃娃中,獲得美麗的新人生…

▲黃湞珺透過縫製襪子娃娃,不僅治癒了她失婚的傷痛,也撫慰客人的心。
年輕時的黃湞珺自己賺錢自己花、每年出國玩一次,並成功在30歲把自己嫁出去…。她原以為人生會繼續照她的想法發展,但未料,婚後第一胎因為胎象不穩,不得不辭職、臥床安胎。當時家計雖有先生一人扛下,但隨著孩子出生,收入開始無法支應房貸、公婆的生活費及其他家庭開銷,在經濟最吃緊時,第二胎不僅提前報到,還一次就中了「雙胞胎」。
「聽到醫生說『兩個』…回頭就趕緊搬回娘家,減緩開銷…」湞珺回憶起當時臉上還來不及出現迎接新生命的喜悅,就得立刻想辦法「開源節流」。被生活逼急的前夫開始瞞著家裡簽賭、外遇,等湞珺發現時,前夫已經在外欠下逾百萬的債務。為了不影響孩子的發展,兩人協議離婚,此後,前夫人間蒸發,本來的幸福劇本被迫改寫成湞珺一人帶著三個年幼孩子而黯然神傷。
「我都四十歲了,還能做什麼?」因為過去已經當了七年的家庭主婦,離婚時,湞珺手頭不僅沒錢,也沒有重新面對社會的勇氣,她不敢找身邊的人訴苦,哭著打電話給「生命線」求助。好不容易在情緒獲得出口後,她進入殯葬業當業務,卻又得面臨育兒無後援,得把孩子寄放在便利商店的困境。
後來湞珺工作滿六個月,她改從事時間比較彈性、機動性較高的臨時工作,「我當過早餐店阿姨、外送員、洗碗工、清潔工、在市場賣過潤餅,在騎樓賣過地瓜呢…」當時她一天做三份工,做到雙手起疹、關節變形,全身又累又痛,還不一定能兼顧家計。有天她開車返家,因為長期的疲憊加上憂心在後座生病的女兒,結果出了嚴重的車禍,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以前湞珺為拚現金,曾在黃昏市場擺攤賣潤餅。當時每天扛著重達數十公斤的餐檯及瓦斯桶上下汽車後座,落下不少職業傷害。
重生後,湞珺認為自己應該擺脫沒有一技之長的窮忙人生,當時還不會用電腦蒐集資訊的她,親自跑到公部門求助,趁著等待空檔,把鄉公所裡牆壁上貼的、書架上擺的所有文宣品全數閱讀一遍,看到能申請的補助、課程全都記下來。最後她獲得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資源轉介,來到「馨和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學習技能。

▲因為沒有育兒後援,過去湞珺到哪都得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形成媽媽上課、孩子就在一旁玩耍的畫面。
湞珺報名了普遍被認為較有「錢」途的餐飲、電腦、會計等課程,僅把「縫紉」視作逃離日常生活的緩衝。某回,朋友看到她製作的「口金包」,覺得做工細緻,非常喜歡,便向她下訂10個。湞珺心想:「縫紉不僅可以一邊在家照顧小孩,還能賺錢,這不就是我要的嗎?」於是她將帳戶裡僅存的積蓄提領出來,買了一台縫紉機,隨後又向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申請低利創業貸款及顧問諮詢協助,展開她的創業之路。

▲湞珺一開始是縫製「口金包」,做工細緻,受到許多婆婆媽媽喜愛。

▲湞珺因為沒有多餘的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出去玩,只能趁著受邀擺攤的機會,一家人出去走走。
湞珺考量到一個小小的「口金包」難以提高客單價,決定改投入代客縫製襪子娃娃的行列。沒想到開張沒幾天,因為搭上婦女創業的議題,接到來自內政部的大單,希望縫製一隻「馬」娃娃送給時任的總統。順利交貨後,湞珺自信大增,隨後她抓住「信扶專案」提供的行銷機會積極曝光,越來越多的客人聞訊上門,生活也逐漸露出曙光。

▲湞珺把握「信扶專案」提供的行銷資源,積極曝光自己(左),大家對她製作可愛又療癒人心的襪子娃娃留下深刻印象(右)。
「剛起步的時候,訂單也不是每天有,就會有人閒言閒語地說:『小孩都吃不飽了,幹嘛不去當洗碗工,做些拚現金的工作?縫東西能賺錢嗎?』我把這個心事和「信扶專案」的顧問分享,他們聽了之後鼓勵我:「創業就是在做自己的價值。」我很感謝有這麼一句話,現在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因為年紀做不動了,但我還能持續賺錢…」湞珺一邊說,一邊翻出她過去曾與「信扶專案」的活動照片,感謝之情溢於言表。

▲湞珺感謝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與「信扶專案」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陪伴,並相信她能透過創業逆轉人生。
現在走入湞珺位於新北市三重的工作室,裡頭陳設她與孩子合照的數量比她實際販售的襪子娃娃作品還要多,她說:「當然,這三個孩子才是我創業最大『成果』。」

▲湞珺每年都會與孩子拍全家福,紀錄「家」的模樣。
從離婚到打工人生,再到創業成功,湞珺說,這一路走來拚的從不是為自己,而是希望當孩子肚子餓的時候,她掏得出錢買份孩子愛吃的義大利麵,兒女想學才藝,她也可以全力支持,不讓孩子因為媽媽沒錢,便折斷孩子逐夢的翅膀。如今,在湞珺的堅持與陪伴下,三個子女皆已有很好的發展,大兒子念國立大學資工系,畢業後即將踏入熱門的資訊產業,一個女兒在診所當助理,一個女兒則在餐廳打工,立志要帶媽媽吃遍世界美食,充滿愛與幸福的人生劇本重新上演。

▲日前湞珺過生日,兩個女兒主動提出要帶媽媽吃牛排慶祝。
「有時我會和孩子一起回憶以前的故事,他們都還記得,有回中秋節前夕,我接了月餅訂單趕不出來,拜託他們幫我做,結果小女兒做到眼睛都快閉起來,還不忘講唸我:『媽媽你…以後不准…再接單了…啦,我好睏喔!』以前日子好苦,但也好多回憶…」湞珺笑中帶淚地說。

▲孩子還小的時候,湞珺為了拚現金,會在家製作一些手工點心來販售,當時雙胞胎女兒都會主動幫忙(左),後來,湞珺的故事被新北市政府知道後,便推薦她成為當年度的「模範母親」(右)。

▲湞珺所縫製的襪子娃娃幾乎都是面帶微笑、顏色繽紛,充滿正向能量,因此曾有知名飯店訂購100隻送給住宿貴賓,也有政府機關訂購作為外交禮物,也有新婚夫婦來打造他們的「襪子寶寶」。
回首過去二十年的人生,湞珺用創業治癒了那個曾經要撥打「生命線」尋找情緒出口的自己,因此當日子好轉,有能力幫助人時,她便發起「弱勢公益計畫」,傳授其他單親媽媽縫紉技術,並協助她們販售自己的商品,找到人生的價值。往後,她的「双生緣手作坊」,不僅會繼續為人縫製溫暖的襪子娃娃,也會繼續為自己縫出美麗的人生新篇章。

▲湞珺從街邊擺攤、公有市場,一路來到新北市三重租下兩層樓的空間,創建「双生緣手作坊」。現在工作室不僅為人縫製有溫度的襪子娃娃,也有縫紉教學、販售來自各地單親媽媽的商品,是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