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滿載愛與健康的好米

信扶專案 2024/04/25

       「當初我說要開店賣米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都說我一定撐不過三個月就會關門倒閉!我不服輸嘛,『夜陽米』就這樣一路到現在十年了…」楊雅蘭看起來一副大喇喇的傻大姊模樣,但對於認定的事情,卻是比誰都認真!


▲楊雅蘭看起來一副傻大姊模樣,但對一手打造的「夜陽米商行」產品品質,可是絲毫都不含糊。

人生低谷 淬鍊堅強意志

        楊雅蘭懷孕時才20多歲,等肚子都大了,才發現和未婚夫間有極大的溝通問題,她斷然決定「這個婚不結了,我靠自己也能養大孩子!」可是她萬萬沒想到上天給她的考驗可不只一個。孕期因為身體不適,她離開薪水穩定的電腦公司,接著媽媽罹患癌症,妹妹身心狀況不佳,需要隨侍在側。正是青春年華的她,卻被迫扛起一家生計。

       為了賺錢養家,楊雅蘭在百貨賣童裝、當過酒商業務,晚上到街邊賣單親媽媽烤地瓜,趁空檔還電話銷售茶葉和靈骨塔。「那時請一個很便宜的保母照顧女兒,不然我固定時間要去癌症病房看媽媽,還要抽時間去另一間病房看妹妹,還要工作,我根本分身乏術!」

蠟燭多頭燒 病急亂投醫

       楊雅蘭在癌母、病妹、幼女,以及工作間埋頭拚了十年,母親還是重病離開人世。失去重要的依傍,對她來說有如一記當頭棒喝,「原來人不管再怎麼努力,沒有健康的身體,終究是一無所有。」在母親告別式那天,她在餐桌上吃到親戚種的花蓮白米飯,突然驚覺─健康不就是這樣日常累積的嗎?人們每天吃的一口飯、一口水,就在累積健康的資產。於是她興起創業的念頭,推廣母親故鄉的花蓮好米,想將自然農法栽種的健康食材傳遞給更多人。

       不過就如同大多數人的誤解,楊雅蘭也覺得開店就要賣越多東西越好,要滿足客人的選擇,才能多賺點錢。她在台中承租一間店面,除了販售自然農法的花蓮無毒米,還賣肉粽、飲料等,都快成了小吃雜貨店。「那時小小的店面就擠6個人在工作,喔對了,我還有車貸跟信貸,因為有車才能去跑市集啊!進貨也常是現金交易,週轉金軋太緊了,把自己搞到欠一屁股債。」

        每天店裡、市集到處跑,生意落得兩頭空;此外,個性海派的楊雅蘭,顧著和民眾推廣健康觀念,常常不計成本,送太多產品給客人;又疏於記帳,收進來的錢隨手放進抽屜,員工要吃飯也是拿抽屜的錢,帳務亂成一團。

       更慘的是,一心為家付出的楊雅蘭卻沒得到女兒的諒解,「我忙成這樣,真的很少親自照顧我女兒,有天她突然跟我說:『為什麼別人學校有什麼活動都是爸爸、媽媽去參加,我都是外婆,我的爸媽都不知道在哪?』我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生活逼得如此,我也很無奈啊…」


▲楊雅蘭年輕時忙於生計,女兒(左)最常看到的照顧者就是外婆(右),她自己連一張和女兒兒時的合照都找不到。

黑暗中的救命稻草

       彼時的楊雅蘭每天都在債務的循環中度日,偶然透過單親媽媽支持團體聽到「信扶專案」脫貧輔導服務,她只想著「快點拿到專案的低利貸款,應該就能再撐一陣子吧?」但是「信扶專案」提供的服務不只要讓她「再撐一陣子」,而是要給她受用一輩子的自立能力。

       楊雅蘭報名加入後,顧問首要建立她的記帳和計畫觀念。「那時有一本記帳本,不只日期、支出、收入要記,就連我吃什麼、那天天氣如何都要記!我都想說怎麼不趕快給我週轉金比較重要吧!」楊雅蘭想到被顧問押著記帳,和寫週計畫、月計畫的日子,還是忍不住情緒激昂。但一個月之後,她自己也學會從數字中發現問題所在:除了帳務混雜、錯誤的贈品促銷;看似「開源」的勤跑商場、市集擺攤,卻默默被人力、時間、交通給侵蝕成本;以為「多元」的產品項目,有些根本不敷成本,更模糊了品牌定位。

       聽取顧問的建議和分析後,楊雅蘭更仔細紀錄每一筆金流,將商品去蕪存菁,明確定位在優質農產品的經銷推廣,取捨較高效益的市集擺攤,整體營運漸趨穩定,營收也終於看見成長。


▲楊雅蘭養成記帳的好習慣後,每張帳單一定仔細核對,發現不對的地方,馬上打電話請教會計師釐清問題。

堅持品質 精益求精

       楊雅蘭掌握源頭,與花蓮小農約定契作,提供自然農法栽種、品種純正的優質好米。更透過擺攤認識的農友,為顧客把關品質精良的蔬果或蛋等產品。一走進店裡,就是一陣濃郁的米香撲鼻,接著就看到當季推薦的優選合作產品放在架上的醒目處。楊雅蘭還熟記顧客喜好,一進店就主動分享產品。現在不隨手送產品了,但改成會員儲值優惠,讓顧客一次儲值一千元的商品卡,她就多送一百元的儲值金,讓客人持續回頭消費。


▲楊雅蘭在地經營至少10年,利用商品儲值卡機制,把優惠直接回饋給老主顧,也綁住他們的心。

       做生意不免遇到流言蜚語,「同業或勞方跟你有嫌隙就檢舉啊、報查,有時候一隊檢查人員直接走進店裡就要查這、查那的,我都配合呀!換個角度想,他們都幫我做好檢驗報告,等於幫我背書了嘛!而且我的產品都親自把關我有信心,果然最後衛生單位的人還自己跑來跟我買米耶!」

       楊雅蘭化阻力為助力,更藉此學會運用政府相關單位資源,主動報名勞安、食品衛生等相關受訓研習、考取證照。積極參與企業、商品網路行銷或廣告購買等學習課程,「當初自己學歷不夠,我們現在就努力補回來,能學到的都自己的呀!」有能力之後,因為照顧妹妹的經驗,她也不吝提供身心障礙的朋友就業機會,或是號召公益捐米等活動,以回饋社會。


▲楊雅蘭店裡的一角掛滿她受訓或考取的證照,年近50依舊保有學習熱忱。

廣拓通路 扶植品牌

       楊雅蘭深知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她一心要做的就是「夜陽米」的品牌。「我當初是因為媽媽生病而想要賣家鄉的米,希望推出品質好、健康又好吃的東西給客人,客人喜歡我們家的東西,我很有成就感啊,做久了也有一種使命感吧!」

       在楊雅蘭的努力下,「夜陽米」逐漸拓點到各大電商通路,也成為知名百貨長期力邀展售的商家,更在幾年前的疫情風暴中逆風高飛,一度創造近百萬的月營收。楊雅蘭的寶貝女兒從小看著母親堅毅創業扛起一個家,現在年紀輕輕的女兒也經營起設計工作室,要像媽媽一樣勇敢追夢。

       「夜陽米商行」正如她所期待的─就像農夫日夜辛勤照料的稻米一樣,穩定茁壯,期待收成滿溢幸福滋味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