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我家到了!」
教練望著屋外的令旗與屋內的神龕,發現孩子的家正隱身在宮廟裡頭…剛下班的姑姑來不及擦乾額頭上的汗水,嘆了一口氣說:「說來話長…」

▲幾年前,爸爸把家裡改成宮廟後,小藍和姑姑就住在裡頭。
小藍的爸媽因故分開後,當時才四個月大的他被交由阿嬤照顧。只是阿嬤一身病痛,收入也僅有幫人做家庭代工,做一個賺五毛錢慢慢累積,一整天下來,常常只有兩、三百元。「我媽每天拿醬油炒飯給孩子吃,孩子長大需要營養,看了真的很心疼…」當時小藍的姑姑剛離婚返回娘家生活,即使收入吃緊,還是拿了一些買菜錢出來幫忙。

▲由於家裡收入不高,過去阿嬤僅能讓小藍以泡麵、罐頭,或是白飯淋醬簡單吃吃,難以顧及孩子生長所需的營養。
小藍升上國小三年級那年,阿嬤不幸因病過世,讓原本個性就非常內向的他變得更不愛講話,就連上課也無精打采。
不捨孩子處境的姑姑獨自扛下所有的照顧責任,原本想申請社會補助幫忙,但卻因為資格不符、未通過,然而姑姑每個月的薪水扣掉基本開銷與兩個孩子的吃穿後,生活幾乎是捉襟見肘,到現在連阿嬤過世時積欠的6萬元住院費到現在仍無力繳清,每天睜眼閉眼都得為錢煩惱。

▲每當小藍講起與阿嬤之間的回憶,情緒就會變得很低落、不斷按壓著寶特瓶,無聲地傳達對阿嬤的思念。
為了生活,每天清晨六點多,姑姑簡單地為孩子買個御飯糰或吐司後就趕緊去上班,下班後再到便利商店打工,回到家都接近半夜,對孩子的看顧僅止於翻翻他們的聯絡簿,無力過問其它生活細節。
「姑姑,我想去打棒球…」
「那個會…花很多錢嗎?」
受到同學邀請而起心動念的小藍,主動和家裡提起想打棒球的想法。起初,姑姑擔心無法負擔費用,所幸與「愛接棒計劃」資助的偏鄉棒球隊教練接觸後發現,這支棒球隊不僅提供免費的課輔資源、餐食,每年暑假還有移地訓練可以參加,姑姑稱讚地說:「這樣很好耶,讓弱勢家庭的小孩也有機會學習一技之長…」得到家裡同意後,小藍隔天就請姑姑幫他把頭髮剃成小平頭,準備踏上棒球之路。

▲小藍加入棒球隊後,因為起步比別人晚,所以總是認真練習,希望能追趕上同儕的進度,成為先發的一軍。
加入球隊後,教練發現,小藍總是帶著很深的防備心回答大人的問話,「和其他孩子相比,跟他講話就會覺得比較成熟…」,後來透過家訪才知道,原來小藍的爸爸曾開過火鍋店、洗車場、寵物零食店,希望可以賺錢…,但生意沒做起來,欠下大筆債務。從小就必須學會看大人臉色的小藍回憶說:「小時候都有一些叔叔來家裡要找爸爸要錢,阿嬤會叫我趕緊去房間,不要亂說話…」

▲因為家裡空間不夠,所以小藍和姊姊睡在一起。房間內積滿街坊鄰居送來的二手玩具、衣服等,姑姑捨不得丟,通通收著,盼哪天會派上用場。
瞭解狀況後,教練也與學校、在地警局共同為孩子搭建社會安全網,隨時注意小藍上下學安全。有幾次姑姑沒能來接孩子回家,教練立刻警覺地與家裡連繫,確認姑姑是不小心忘記了,才幫忙載著孩子返回家中,「我們這邊警察人也很好,說如果有什麼事情,打給他們,他們就會馬上趕到小朋友家中,要我們和姑姑說不要擔心…。」
過去總是由阿嬤照顧的小藍,因為親人的逝去,加深了孩子心思敏銳的程度,有時朋友無意間的玩笑,孩子就會像掉入無底洞般,不想和別人講話或是互動,「他常常一個人坐在那…什麼事情也不說,看了就讓人擔心…」為了帶孩子走出傷痛,教練透過找孩子來談心、並在過程中給予支持與鼓勵,這一切才慢慢有了改善。

▲以前內向又較無自信的小藍(右)不太與人交際,總是喜歡待在角落,自從加入「愛接棒計畫」資助的球隊後,他開始會主動與同學聊天、下課也會想找同學玩,不再自已一個人。
「小藍,你來試試看這雙球合不合適!」教練為了協助家裡減輕負擔,所以球隊如果有收到什麼物資,就會多準備一份送給小藍。「上次教練送了我們這雙球鞋,真的幫了我們省了很多錢…」姑姑感激地說;隊上其他知道狀況的家長也會主動拿一些零食、衣服,每當小藍接下這些愛心,一句簡短的「謝謝」也讓這些默默在付出的大人覺得欣慰不已。

▲教練會主動幫忙媒合愛心物資,提供小藍(左)所需要的球鞋、手套等,幫忙緩解姑姑肩上的壓力;而隊友的家長也會拿一些餅乾、飲料獎勵小藍(右)。
雖然小藍的身邊少了親人的愛,但現在卻能因為加入「愛接棒計畫」,獲得更多好心人的疼愛。教練記得,小藍加入時曾說想成為「很厲害的棒球選手」,盼改變家裡的環境,如今對比孩子努力認真的態度,想必他能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不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