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我的教練「爸爸」

愛接棒計畫 2024/06/21

       「教…教…教練,我…我跟你說喔!昨…昨天那個比賽…」賽後隔天,小學三年級的寶弟湊到教練旁邊嘀咕個不停,雖然講話結結巴巴,但一點都沒影響他的興致,讓教練對這個孩子印象深刻。


▲寶弟從小就立志打棒球,克服話說不清楚的障礙,如今在球場上表現是數一數二的好。

       寶弟的爸媽因故分開,但是媽媽並不想因此影響孩子,她努力考取政府證照,到地方工作站服務,賺取穩定收入,不過單憑媽媽一個人的收入還要照顧三個孩子十分吃緊,得仰賴政府的中低收補助,才能減緩家中的開支。寶弟和哥哥、姐姐從小就很懂事,姐姐到外地念護校;哥哥從小就打棒球,現在到外縣市念棒球名校…孩子們都很努力要為家裡省錢。


▲即使和孩子們的生父不歡而散,寶弟的媽媽(中)仍努力工作,獨自養大三個孩子。


▲從小就打棒球的哥哥(右)是寶弟的榜樣,他也想像哥哥一樣成為很棒的運動員。

       寶弟從小看著哥哥馳騁球場的帥氣模樣,一直以哥哥為榜樣,即使家裡沒有錢買球具,他就撿顆石頭或是揉個紙團,到家裡附近的空地練打,物質上的匱乏也無法阻止他對棒球的熱情。媽媽好氣又好笑地說:「後來我只准他們用紙球呀!不然窗戶都被丟破好幾片玻璃,家裡沒錢修啊!」


▲寶弟家沒錢買球具,他隨手捏個紙團當球玩,一點都不影響他對棒球的興趣。

       寶弟家遠在山上部落,一直沒有適合的棒球隊學校就讀,因緣際會得知隔壁鄉鎮有個「愛接棒計畫」資助的偏鄉學校棒球隊後,媽媽特地走訪瞭解情況,才在適齡時將寶弟送到學校就讀。可是就算再怎麼喜歡棒球,小小年紀就離家在外,對孩子仍是一大考驗,尤其剛入隊的基本操練對8歲的孩子來說何其不易,寶弟害羞地說:「因為很想回家、想媽媽…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會躲在被子裡偷哭…」,不過對家人的想念和訓練的苦都沒有改變他對棒球的喜愛,在媽媽的印象中,他頂多是啜泣著說:「媽媽我還是想打棒球,但是你可以每天來接我回家嗎?」天真的發言讓媽媽哭笑不得。


▲家中年紀最小的寶弟和媽媽感情最好,耐不住棒球隊住校訓練的苦,以前他經常晚上躲在被子裡偷哭。

       寶弟的情況,讓教練特別關照這個愛打棒球的小男孩,且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寶弟在還沒加入棒球隊之前,因為在山上沒有玩伴,缺少學習刺激,不只講話結巴,也有輕微的學習遲緩,不了解的孩子還會因此嘲笑他。另外,媽媽因為工作忙碌,偶爾得去外地出差研習,不得已只能讓寶弟一個人在家,他經常向教練透露孤單的感受…教練得知以後,為了孩子的安全,便跟媽媽說:「以後如果還要去工作,就讓孩子留在學校沒關係,我會照顧他。」每到媽媽必須工作或是到外地看哥哥比賽的週末,寶弟便跟著教練待在球隊裡整理庶務,偶爾一起去釣魚、爬山,讓他感受孩子應有的童年。


▲每當媽媽週末外出工作,寶弟就跟著教練去釣魚或爬山,也成為他最大的生活樂趣。

       寶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每到寫功課時間總是自動自發完成作業,一直到現在五年級了,還會幫忙照顧小學弟們,是教練最得力的小幫手。寶弟一有好的表現,第一時間會向教練分享,甚至放假回家時,經常熱情邀約教練到家裡吃飯,寶弟把教練當成在球隊裡的「爸爸」,窩心的舉動讓教練覺得「沒白疼這孩子」。連媽媽都說,寶弟到了球隊改變很多,因為和同學的互動增加,從小講話結巴的情況有了大幅改善,週末返家也從來不用媽媽擔心,自己會把該做的事做完,雖然還不會做什麼家事,但姐姐的小孩若有回家,週末兩天全是「掛」在寶弟這個小舅舅身上,寶弟完全不用家人操心,他用懂事和貼心回饋大家給予的愛。


▲寶弟還不太會做家事,但很願意幫忙照顧家中的小寶寶,用自己的方式減輕大人的負擔。

       連寶弟媽媽都笑說:「我們家這孩子貼心過頭了,襪子缺了、鞋子破了,都不會主動說,可能是擔心我花錢吧!有時我就把差不多顏色的襪子留起來湊成雙,或等領薪水趕快幫他換新鞋子。」幸好「愛接棒計畫」會不定期提供球隊孩子消耗較大的襪子、鞋子、衣物等備品,減省家裡開銷,讓家境辛苦的孩子能負擔少一點。在球隊裡磨練了幾年,寶弟得到教練、同儕滿滿的溫暖和關懷,當初躲在被子裡偷哭的事,成了他不想提的「黑歷史」,現在媽媽都開玩笑說:「放假我還要擔心他肯不肯回家哩!他覺得待在學校和球隊比回家開心啊!」一旁的寶弟聽了也不好意思地搔搔頭。


▲寶弟在球隊運動量大,沒幾個月就會磨壞一雙鞋子,除了「愛接棒計畫」會提供衣鞋給孩子們,媽媽也很努力工作,幫孩子換得更好的生活條件。

       看著「小結巴」逐漸長大變成球場上能獨當一面的「大學長」,教練也甚感欣慰。期待「愛接棒計畫」的資源,能幫助到更多像寶弟這樣知足感恩的孩子,成為他們勇敢逐夢的後盾。


▲教練是寶弟在球隊裡的「爸爸」,帶著善心人士的資源,支持這群有需要的孩子勇敢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