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打棒球,我之前就想打棒球了。」「跑步不會累,體能訓練也不會,我想打棒球,所以不覺得累。」才念小學三年級的小昌平時眼神直愣愣地,但談起對棒球的喜愛,卻是無比堅毅。

▲媽媽說小昌平常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但只要跟棒球有關的事,眼神馬上變得專注有神。
小昌有五個兄弟姊妹,全由媽媽獨自撫養長大,學校老師得知他們的家庭狀況後,陸續將幾個孩子轉介到「臺灣夢計畫」資助的社區基地,提供課後陪伴照顧,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但是剛入學的小昌卻對學校棒球隊情有獨鍾,恰巧也是受「愛接棒計畫」資助的學校球隊,因此等到小昌適齡時,體育組長馬上帶他去球隊報到。
「會注意到小昌是因為他太特別了!身為全隊年紀最小的孩子,當學長體能操練都哇哇叫時,只有他一聲不吭地悶著頭往前跑,聽他媽媽說回家也從沒喊過累喔!那時他還是全隊最瘦小的孩子,這個耐受力令人印象深刻!」教練看著小昌跑步的背影,對這孩子讚譽有加,也因為對他多份留意,發現小昌家的經濟情況遠比想像中辛苦…

▲即使在烈日下的操練辛苦,小昌仍仔細聽取教練的指令和建議,精進自己的能力。
教練問過幾次小昌的家庭狀況,不過孩子年紀還小,也說不清楚,教練決定自己走訪一趟。沒想到這一看,就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到…
小昌的大姊躺在客廳的椅子上,正由居服員協助抱去洗澡。小昌的媽媽說:「姊姊現在27歲已經19公斤,我真的抱不動了,幸好有居家服務幫忙,不然我也會倒下…」小昌的大姊因為長期臥床和營養攝取不足,導致肌肉萎縮成皮包骨的模樣,讓第一次進到小昌家的教練感到震撼。
由於姊姊是極重度身心障礙患者,完全沒有行動能力,只能靠簡單的表情或聲音表達情緒,因此媽媽必須辭去工作,全天候留在家中照顧。後來小昌的二哥也罹患腦部疾病,造成智力及表達受損,但因為在程度鑑定邊緣,無法獲得政府補助及相關資源,即使現在23歲了,也只能偶爾跟親戚去做清潔工,賺點臨時工的錢。家裡包括兩個生病的孩子,還有小昌在內共六個孩子,面對這樣的窘境,生父都離開了,媽媽帶著孩子們生活陷入困境,僅依靠低收補助和小昌姊姊的身心障礙補助過活…

▲原來小昌的大姊是極重度身心障礙患者,媽媽為了照顧孩子,完全無法工作。
但是照顧大姊所需的營養品、尿布,還有4歲弟弟的奶粉、尿布,孩子的教育費和全家人的吃穿等,生活還是捉襟見肘,一家子只盼能吃飽就很好。有親戚看小昌媽媽一人帶著六個孩子太辛苦,分租一個房間給他們住,一家七口雖然擠在小小的空間裡,但至少能遮風避雨。學校師長為減輕小昌家的開銷,也幫忙申請愛心早餐券,和校內的營養午餐,晚上則由「愛接棒計畫」和「臺灣夢」社區基地的營養餐食支應,以及提供課後陪伴和照顧,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親戚怕小昌一家沒個棲身之所,便分租一個房間,成了一家七口的棲身之所。

▲家裡的角落堆滿孩子的醫療和營養品,是家中最主要的開銷。
在經濟最吃緊的時候,媽媽曾想過把最小的兒子送養,但拗不過其他手足的求情,最後讓小弟留在身邊,也因此一家人經常只吃自助餐或重複加熱的飯菜來省錢果腹,但營養長期失衡,導致小昌和兄弟姊妹都又瘦又小,看了令人心疼不已。雖然志工會提供飯菜打包,但是媽媽不好意思地說:「也許是知道自己家裡這樣,孩子們的自尊心比較強,不想被看不起。志工問有沒有人要打包,他們都不想拿,我也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們在家經常吃些重複加熱的飯菜,營養堪憂。

▲小昌因此長得又瘦又小,身材差了同齡孩子一大截。
不過小昌媽媽並沒有因為家庭困境放棄對孩子的照顧和陪伴。雖然功課幫不上忙,但一邊照顧臥床的大女兒,一邊陪在小昌身邊完成作業、聽孩子分享今天發生的事,讓他們感受到母親的關愛。小昌也因為在「愛接棒計畫」球隊裡受到有紀律的指導,個性變得穩定,過去和手足還會打鬧,但現在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全心專注在訓練上,成了教練極力培養的主力選手。

▲雖然媽媽整天的時間都在照顧姊姊,但仍會抽空看看孩子的作業,陪孩子們說說話。
媽媽原本很擔心小昌去打棒球還要多花一筆錢,但在「愛接棒計畫」的資助下,孩子的球衣、球褲、球鞋等物資都能無償得到支持,平時沒有其他娛樂機會的小昌,也能跟著棒球隊出去比賽、交流增長視野,小昌的成長連媽媽看在眼裡都感到訝異,「我真的從沒聽過他喊一句累或哪裡痛,孩子這麼能熬,我也很驚訝。」更令人感動的是,即使家裡資源如此匱乏,小昌還能兼顧學校課業及球隊訓練,優異的成績更榮獲鍾隆吉獎助學金的鼓勵,定性之高令人驚豔。

▲收到棒球隊公發的球鞋,小昌正高興地在試穿。
從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眼神中,師長看到他的堅毅和沉著,也希望在小昌這段重要的成長時期,有「愛接棒」及「臺灣夢」兩項計畫資源灌溉下,讓他獲得更多養分,陪孩子堅定自信,更有勇氣和能量追尋自己的未來目標。

▲小昌拿著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球棒卻毫不畏懼,期待他在計畫的照顧下能勇敢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