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犁,教練來了,快出來打招呼!」阿祖把曾孫從房間喊了出來,然而走出房門的阿犁並沒有像常見的棒球隊孩子一樣大聲問好,反而害羞地躲在一旁。事實上,大多數的時間,阿犁都靜靜地玩玩具或畫畫,回應多半以點頭、搖頭為主,很難想像如此內向的孩子,竟然有一天會說出:「想打棒球」、「想去美國打職業」的夢想…

▲阿犁經常一個人在家玩玩具,直到上小學接觸棒球後,才開啟另個新世界
「唉,說起來這孩子的身世喔,我這眼淚喔…」故事都還沒開始講,阿祖的眼淚就已經在眼眶裡打轉。環顧家裡四處,諾大的家除了她及阿犁就沒有其他家人,「有一天我孫子突然抱著一歲多的阿犁回來,他才20歲哪懂得帶孩子,於是他說『給我養』就走了。」
「該怎麼辦,是條生命啊。」當時已經75歲的阿祖,戴著老花眼鏡、兼份在工廠的工作,用老命賺取每月微薄的收入幫阿犁買些奶粉、尿布,雖然名義上是帶曾孫,但實際上卻更像「媽媽」照顧孩子。阿犁第一次講話叫的「媽媽」是阿祖、初次上學也是阿祖帶他去報到的。

▲每晚阿祖就將阿梨放在自己身旁,漸漸從不滿百公分的娃兒,照顧成能跑能跳的孩子。
然而,阿犁上小學後,阿祖不識字也不會講國語,加上工廠的工作無法繼續,教養與經濟收入成兩大難題。學校老師聽聞後,曾想幫阿犁申請補助,但卻申請不下來,里長了解狀況之後,想開立「清寒證明」,但無奈房子登記在阿祖名下,不合規定而作罷。阿祖難過地說:「我把房子拿去抵押,全部換成錢出來養阿犁都沒關係,但我今年已經82歲了,要是哪天回『老家』了,這孩子該怎麼辦啊…。」對阿犁來說,父母不在身邊還不是最殘酷的,而是爸爸、媽媽都已經各自另組家庭,成了「父母健在,但沒有父母疼愛的孩子」。
這天,阿犁拿著棒球隊的傳單回家,開心地向阿祖說自己想參加棒球隊、未來要去美國打棒球時,阿祖嚇了好一大跳。原來,阿犁看到操場上有許多和他一樣的小男生在玩棒球,激起想交朋友的渴望;阿犁也知道阿祖總希望他功課可以變好,所以用此積極說服,「阿祖,你不用煩惱啦,老師說加入球隊之後,有課後輔導班可以上,而且六年級的阿福學長不僅很會打棒球,功課也很好耶!」明明才7歲,但已經能將聽過一遍的資訊,絲毫不差地轉述出來。
棒球隊教練聽了阿犁的家境狀況後,考量他年紀還太小,不適合高強度的訓練,所以便讓他每週六、日以「玩球」的名義跟在教練身邊,「唉,他阿祖年紀真的大了,雖然不是正式的棒球隊成員,但只要把他放在身邊,家裡有什麼問題,我們第一時間都能反應。」
阿梨沒有辜負教練的用心良苦,在訓練時積極投入,甚至當其他孩子喊苦時,他還是保持笑咪咪的模樣,教練欣慰地說:「現在他和學長混熟了,開始會調皮、想捉弄同學……吼,鬼靈精怪,但幸好終於有點孩子的樣子了。」
阿犁家裡的牆上掛滿許多獎狀,其中一張是去年他參加「母親節」繪畫比賽得到佳作的畫作,教練好奇地問:「阿犁,你畫的嗎?」阿犁回答:「嗯,老師說母親節要感謝照顧我們的人,所以我就畫了阿祖,謝謝阿祖照顧我!」

▲阿犁畫下阿祖,並祝阿祖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