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吃得飽以後…

臺灣夢 2019/04/02

紮著一把長馬尾,身材高瘦的楊瀅靜,做起事來疾如風,她總是騎著那台帥氣的125馳騁在嘉義鳳梨會社周邊的大街小巷,不是正要去哪個孩子的家拜訪,就是要去找哪位志工一起討論基地的大小事,一副把基地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業在經營,看不出來半年前的她才「臨危受命」,接下臺灣夢專案人員的重任。

「鳳梨會社105年參與臺灣夢的時候,我就加入當備餐志工了,本來就跟孩子們很熟了啦!不過,真的當起專案人員,幫忙規劃課程、處理各種孩子和家長間的大小事,還是有很多地方要重新整理…沒想像中的容易呢!」楊瀅靜大笑著說。

「一群人非常熱血、有心想要投入做事,可是整個內容卻是東拼西湊,老師跟志工累得不成人形,孩子也像脫韁野馬一樣不受控制,專案人員當然會被嚇跑啊!」來不到一個月的專案人員被嚇跑之後,黃琮榮里長轉向志工群裡有教學背景的楊瀅靜求助,希望她可以暫代專案人員的職位,直到適合的夥伴出現。「會來到基地的孩子,都是家裡有些不同的問題,如果少了專案人員不能讓計畫再run下去,那孩子要去哪?我放不下、志工們也放不下,真的放不下啦…」,連說了三次「放不下」,也因為這樣柔軟的心,她毅然接起專案人員的任務。


楊瀅靜(左一)定期召開班親會,和家長面對面說明基地的活動內容,及每位孩子的情況。

走進鳳梨會社築夢基地,一群女生在玩拼豆、一群男生組隊打桌球、教室的另一角還有一群孩子安靜地下棋。起初,基地的課程還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吃飽飯、寫好功課以後,通常就留些時間讓孩子做靜態的休閒活動。但這樣也不行,孩子們玩著,沒幾分鐘就跑來「告老師」,「老師!那個誰弄我!老師,你看那個誰都怎樣啦!」志工得扯著嗓子更嚴厲地約束孩子,孩子因為覺得被管教、問題沒被理解,反而更不受控制,雙方都又累又灰心,楊瀅靜心想「應該還有什麼沒被發現的問題吧?」

有天,基地來了一位過動症的小男孩,讓她發現問題可能出在哪了。

剛來到基地的小男孩人緣極差,因為總是喜歡調皮搗蛋,學校老師處罰他下課後留在教室罰寫,久而久之跟同學疏離、沒有人要跟「壞孩子」當朋友,情緒沒有出口的他,就繼續捉弄同學、不時大吵大鬧,當個順理成章的「壞孩子」,讓大家頭痛不已。

翻出新聞報導,楊瀅靜指著一段文字:「根據兒福聯盟『2019臺灣兒少人際關係調查報告』顯示,6成5的孩子有交友煩惱,近1成5的孩子覺得班上討厭我的人比較多。」人際及情緒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孩子快樂成長的大問題。

「相較於一般有爸媽疼、家庭功能健全的孩子,會來到基地的孩子大多有比較辛苦的家庭背景,更容易有自我認同或情緒管理的問題,過動、自閉、甚至有些是在心裡說不出來的傷,都需要有人幫孩子去疏導。」曾經在國高中任教的楊瀅靜有對兒童教育的敏感,除了有人顧、吃得飽之外,她開始連結外部資源對兒童心理、情緒及人際社交做相關課程規劃。


鳳梨會社社區基地邀請老師來分享兒童照護的相關資訊。

107年底開始,社區定期邀請講師為志工、家長們做兒童常見的心理及情緒問題分享,過動兒孩子的媽媽也放下包袱現身說法,志工和家長對孩子多些理解,就更能體察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偏差行為,進而去引導改善。「才沒幾個月,那個孩子就進步超多!他找到興趣排解自己的情緒,同學也比較能理解他的狀態,有什麼衝突都願意溝通,現在人緣很好,每天都笑咪咪的呢!」

108年的寒假,黃琮榮里長也帶來一批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的大學生,嘗試給孩子們做情緒引導的練習。「說實話,我們一開始真的是既期待又害怕,想說這群哥哥姊姊應該會被小鬼們騎到頭上吧!沒想到,這群年輕人不只用專業克服了許多難關,更用耐心融化了鳳梨的孩子們。」

基地規定孩子們不准帶含糖飲料來,有次,有位情緒障礙的孩子拿到志工哥哥為了獎勵他所送的果汁,高興地拽在手裡捨不得放下來。楊瀅靜看到了便告訴他「把飲料收到書包,再過來打飯」,孩子執拗起來連回「不要、不要…」,雙方就這樣僵持著。楊瀅靜無法放下手邊打飯的工作,沒能跟孩子好好溝通,孩子也就這麼站在原地重複著同一句話不走。直到南華大學的志工發現不對勁,把孩子帶離當下的情境,到一旁了解原委,好好溝通團體的規則及處理方式。最後孩子飲料收好了,又笑著回來請楊瀅靜幫他盛飯。

經過這次的事件,也讓她深深感受到,光是講道理、耐心地陪伴孩子還不夠,相關的專業知能補充,才能幫助照護者突破吃飽穿暖等生理需求的滿足,進一步從孩子的情緒、心理,去找出問題行為的癥結,陪孩子一起去覺察和化解。

開學之後,鳳梨會社築夢基地每周固定安排兩小時,持續讓孩子進行正向情緒的引導課程。課堂上,孩子們試著找出自己的優點,也練習看見同學的優點,互相欣賞,教室裡的笑聲跟著多了起來。有些情況比較特別的孩子,基地則另外連結嘉義大學心理諮商系的老師為孩子做個別諮商協助,也有很好的成效。楊瀅靜笑著說,「整體的規劃當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不過現在孩子們的笑容變多、胃口變好、心情也變好,志工和家長的肩頭自然就鬆一點啦!大家也才更有信心把『臺灣夢』這個夢繼續做下去!」


黃琮榮里長(圖後排中)、楊瀅靜(圖前左三)與鳳梨會社的志工伙伴們。


楊瀅靜像媽媽也像姊姊,基地的孩子總愛圍在她身邊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