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她不重 她是我的家人

臺灣夢計畫 2018/06/01

「姊姊,妳可不可以不要來我們家,因為叔叔每天都喝醉酒在家,我不想被別人知道…」
這是樂樂第一次談起家裡的狀況。樂樂說,她不喜歡在外人面前談論自己的家庭,因為她們家經常是村內居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基地專案老師說,「幾次社區居民聚集,都會說那個樂樂的媽媽打扮那麼漂亮,不知道要去哪裡……」

樂樂的媽媽是印尼新住民,爸爸在工地為人綁鐵賺取工錢,出於對妻子的疼愛,不論當個月收入多少,爸爸都會給媽媽三萬元的零用錢,其餘才是家裡經濟的「實際收入」。有時候,家裡財務實在過不去時,便會見到樂樂的媽媽背著亮眼的包包、一身華麗的衣服,出現在食物銀行前面排隊領物資。

樂樂家成為鄰居聊天話題的另一個原因,是她有智能障礙的哥哥和妹妹,「哥哥念啟智班這個大家都知道,但媽媽堅持不讓妹妹作檢查,不希望再被別人嘲笑家裡又多了一個,但我們常勸媽媽,如果妹妹也能領身心障礙手冊,有專業老師的引導照顧,家的開銷就不用這麼大了。」

樂樂是媽媽唯一的希望。今年六年級的她不僅功課好、也是老師眼中貼心又乖巧的孩子,媽媽很放心的把智能障礙的妹妹交給樂樂照顧,有時候會看到樂樂牽著妹妹來基地上課,妹妹餓了,她就掏出零用錢買妹妹喜歡吃的薯餅;回到家後,樂樂更是忙碌,她得先督促妹妹洗碗、叮嚀哥哥寫功課,如果學校老師有出日記、作文等作業,她還得協助哥哥或妹妹寫完。

不過對於未來,她仍充滿想像,她希望長大可以當美術設計師,近期的心願則是能和同學出去走走。她舉例最近最開心的事情是幾個月前,參與廟宇舉辦免費的藝文表演,她看到很多藝人,也能和朋友沉浸在音樂裡,不用處處帶著妹妹。


▲後面粉紅色衣服的女孩便是樂樂,是基地內的好幫手。

今年樂樂要小學畢業了,基地老師問她願不願意之後回到基地擔任小志工?樂樂聽後馬上答應,還說願意在暑假時先擔任小小講師,把自己會的手作才藝全部教給基地的小朋友們。隨著畢業時間越來越近,樂樂近幾次看到老師時,都會忍不住分享她預期的「教學計畫」。

臺灣夢的精神之一是希望透過在地人培養在地人,如今這個基地即將出現第一批小志工,讓人十分興奮。基地給予孩子的不僅是暫時放下原生家庭的羈絆—「讓孩子作回孩子」,更是讓有能量的孩子,找到自己發揮的舞台,「發現興趣、展現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