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影子男孩

臺灣夢計畫 2019/11/01

 「阿斌來社區基地三年了,他剛來的時候都不說話,連表情也沒有,問他問題也只會說『不知道』,後來了解是跟他的家庭有關,我們就想盡辦法刺激他,現在總算是會笑了!」待在社區基地三年多的專案人員非常有感觸地說出這段話,因為,她把阿斌當作自己的孩子,每天想盡辦法只為了解開他的心鎖。


▲阿斌剛進社區基地時是獨行俠,總是獨自一人參與課程活動。

       鄉下的農村在晚上6點後就非常安靜,一旁的小學敲響下課鐘後,學生們放學回家、教室熄燈,外面道路上車輛也稀少,就像一座打烊的村莊。這附近最熱鬧的據點就是「臺灣夢」社區基地,感謝孩子們的吵雜聲,提醒了現在不過才6點。社區基地被孩子的吵雜聲淹沒,卻有一位瞇瞇眼男孩呈現高反差的安靜。他就是阿斌,今年小學五年級,又瘦又沉默,每次都靜悄悄地踏進基地,突然開口跟社區志工打招呼時,叔叔阿姨們反而還嚇了一跳。

       「阿斌你來了喔!怎麼不大聲一點?外面都是田、很安靜,你不用省力氣,下次跟我們說話有精神一點好嗎?」社區專案人員常常跟阿斌開玩笑,雖然不見得會收到他大聲的回應,但是他會用彎彎的瞇瞇眼及微微的笑容,輕輕地點著頭,已經是不錯的互動。

       阿斌內向的個性其實跟家人有關。他從小就沒見過媽媽,因為爸媽在他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之後爸爸帶著他搬回鄉下與阿公、阿嬤同住。爸爸在鄰近城鎮擔任活動攝影師,一人薪水支付全家開銷,生意不好時每月只有2萬元,連他都感受到爸爸的壓力,有段時間還必須打包學校午餐的便當回家吃,或是晚餐只吃泡麵,所以身材一直瘦巴巴。


▲阿斌一家子住在農田旁的矮房舍。

       而且爸爸工時長,約莫晚上10點才能下班回家,一週又只能休一天(平日),這讓爸爸幾乎沒有時間陪伴阿斌,只能拜託阿公阿嬤看照。偏偏這幾年阿公又確診癌症,阿嬤需要更花心力照顧阿公,那時的阿斌就好像家裡的「房客」一樣,回家就是看電視,看到累了就去睡覺,連作業都忘了寫。長期下來,導致他缺乏與外界互動與溝通的能力。


▲阿斌與阿嬤同睡一間房,裡面堆滿別人贈送的家具和物資。

       阿斌加入社區基地後,剛開始就像個「影子男孩」,有人影、沒人聲。為了不讓他「省話」,志工開始設定一些生活常規要讓他「開心」。像是「雙眼交流打招呼」,每個孩子到社區後都要跟志工們用眼神及打招呼的方式簽到,回家離開也一樣。再來就是「大聲說話」,因為附近都是田野的關係,孩子們在這裡不用擔心講話太大聲,社區志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意見,但要跳過「不知道」3個字。多數同學覺得這像是遊戲,大家都配合得很好,只有阿斌卡關很久,「不知道」3個字依舊掛在嘴邊好一陣子。社區專案人員只好進行B計畫,讓其他同學來幫忙。

       有一位孩子特別多話,志工刻意安排他們坐在一起,透過課程中的彼此討論,激發他說話的慾望。果真同儕的力量不容小覷,一段時間後阿斌就加入男孩團體,開始打鬧了。雖然他偶爾會搞破壞,拔樹枝或是拿球丟同學,但至少他會開口解釋原因,比較像是同齡調皮男孩的行為,社區志工反而覺得是好的開始。而且現在「雙眼交流打招呼」他進行得很好,還會主動幫忙打點座位或是課程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志工阿姨覺得阿斌變得好貼心,馬上被圈粉了呢!


▲參與「臺灣夢計畫」後,阿斌(圖中藍衣)跟同儕的互動增加、默契也越來越好。

       有一次志工問他喜不喜歡社區基地?阿斌給了3個完整的答案:「喜歡,因為這裡有很多人陪我、而且基地空間很大,可以上很多不同的課,還有很多好吃的餐點!」這段完整的話讓他過關,而且他與其他孩子間互相打鬧的情景,如同家人般的融洽,他再也不是沉默的「影子男孩」了。回家後,阿斌跟家人互動也變得頻繁,不只跟爸爸分享基地大小事,也知道阿嬤辛勞,會幫忙拖地、洗碗等簡單的家務,阿斌都說:「這是社區的志工阿姨教我的啊!」,短短幾句話就驗證了社區基地陪伴的重要性,也驗證了陪伴帶來的影響擴及同儕、家庭與社區,雖然看似小小的改變,卻讓所有社區志工繼續為孩子努力,也讓每個社區孩子們擁有更多溫暖,讓這鄰近田野的社區基地,日常不再只是寂寥,而是充滿無限的愛與能量。


▲阿斌(前排左一)在臺灣夢成果發表會上表演武術,表情豐富、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