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金錢換不到的「陪伴」

臺灣夢計畫 2019/11/01

「我跟你說喔,我媽媽現在不在家!」
「那…你會想她嗎?」

「媽媽最近就會回家了!」
「那你想媽媽嗎?」
「不…不會!」

  小奇提起媽媽時,顧左右而言他、刻意放大音量,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但閃爍飄忽的眼神,看得出來提到家人時,他的心裡其實比誰都在意。


一臉滿不在乎的小奇,其實心思細膩得很,尤其照顧植物時更是表露無遺。

  從都市的高鐵站下車之後,還要再花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才會抵達小奇的家。靠海的小社區一年四季颳著刺人的海風,成年人大多在外地工作謀生,留下年幼子女給家鄉的祖父母照顧。小奇的父母原本都陪在他身邊,但是媽媽幾年前因故離家,爸爸開車送貨長時間在外,反而是阿嬤和未婚的姑姑肩負起照顧小奇的責任,察覺家庭變化的小奇,心中難免有些受傷。

  「他的衣服都姑姑買的,姑姑還沒嫁,把小奇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疼…」

  因為心疼小奇的父母不常在身邊,阿嬤和姑姑特別寵溺,零用錢放在桌上隨便他拿,因此養成小奇偏差的價值觀。和同學相處開心,就拿錢給同學;和同學處不愉快,也拿錢解決;買飲料、零食請客…孩子們因為想拿到小奇的「禮物」,常鬧出不少紛爭,讓老師頭痛不已。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是怕同學不理你,才拿錢給同學嗎?」小奇擺出一貫滿不在乎的臉說:「才不是!那是因為我高興!」依照同學的說法,確實很有可能只是因為「他高興」。個性大方的小奇人緣不錯,常把零用錢、家人買的新文具拿到學校隨便亂送,但他也不是不在意家人對他的好,只是,在他心裡更希望這些零用錢和東西,能換成真正的陪伴…


還沒加入社區基地時,下課後的小奇拉了張小桌子就在客廳寫功課,寫完功課就跑出去玩,常讓阿嬤找不到人。

  「以前沒來基地的時候,下課我們都在附近騎腳踏車啊,飆(腳踏)車、打球…超好玩的!」講起還沒加入社區基地的下課時光,社區孩子們的眼神發亮,但這也是學校老師、家人和社區志工最擔心的地方。社區旁不遠處就是快速道路,筆直的馬路寬又大,砂石車開得飛快,孩子們騎著腳踏車穿梭在砂石車旁,簡直就是雞蛋比石頭,讓人看了膽戰心驚。下了課的孩子們有時就在陰暗的巷弄間或空地躲藏玩耍,四散在社區各地的孩子們是否安全也沒人能保證。但問起孩子們是否喜歡到社區基地,小奇就是第一個舉手大聲說「喜歡!」的孩子。


小奇在社區基地有同學一起寫功課、下棋,遠比一個人在外遊蕩來得充實,其實孩子要的只是陪伴。

    「在基地很好啊,我喜歡和同學一起打羽球、還有志工阿姨煮晚餐給我們吃、教我們功課…」自從來到社區基地,孩子們有人作伴,也就不會想去外面遊蕩。

  「這是我們的『平方菜園』,老師教我們用數學融合種菜,數學有點難,但種菜滿好玩的!」看著小奇仔仔細細地檢查每一株葉菜是不是被蟲咬了、水都夠嗎…這時的他反而變得沉穩細膩,眼中散發著截然不同的自信光芒。


為了培養愛物惜福的心,社區讓孩子們自己種要吃的蔬菜,小奇和同學們從播種到澆灌已經頗有架式。

  社區基地有同學一起陪打球寫功課,找到支持的小奇不再以飆(腳踏)車、四處遊蕩為樂,反而一下課就往基地跑。專案人員和志工也在生活中適時導正偏差的行為和觀念,設計活動發掘孩子的專長和自信。小奇改正了「有錢就是大爺」的心態,找到農耕興趣的他,也變成同學眼中專業又厲害的小農夫。即使在家庭少了一點缺憾和依靠,但透過社區的支持系統也補強孩子的自信,填補孩子心中的小小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