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面無表情的孩子

臺灣夢計畫 2019/09/09

  趁著連日大雨間的空檔來到社區,空氣溼溼熱熱的。放眼望去,產業道路上濛著一層氤氳來不及散去。理事長把方向盤一轉,倏地就彎進了更窄的山路間。

  「安安家算遠的囉!連開車都要幾十分鐘哩!」
       「哇!這樣是要怎麼上學啊…哎!小心!」一輛保時捷休旅車跨越車道疾駛而來,理事長熟練地閃過。
       「我們鄉下地方都這樣,他們開習慣了,就算路彎來彎去的,都開很快啦!」說完又是一台賓士車疾駛而過。

  車子繼續開過一個大埤塘、數不清的葬儀社,還有一座高聳的靈骨塔,草叢邊站著便溺的路人毫不在意地看了一眼經過的車輛,路邊的野狗對著來往的人車狂吠,沿路的房子從鐵皮屋變成土角厝、三合院,彎過一小片竹林,終於在一幢古舊的三合院前停下。

  「拍謝!讓你們大老遠來咱這個簡陋的小地方,進來坐啦!」安安的阿嬤老早就坐在院子等著,立刻起身招呼我們,這時才看見瘦小的安安不知從哪冒出來。

  「你好。」安安羞怯地打了聲招呼,跟我們一起鑽進屋子裡。她小小的臉蛋看起來面黃肌瘦,十足營養不良的樣子。

  小五的安安和國一的哥哥都是社區基地剛開辦時就加入的孩子,學校發現孩子的家庭狀況複雜,父母離異,父親沒積極工作,媽媽雖然有兩個孩子的監護權,但實際上的照養卻落在年近80歲的阿嬤身上,學校遂轉介兩個孩子一起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至少有人幫忙看顧課後的生活。平時祖孫三人同居在山上的舊房子裡,所有生活來源就靠著阿嬤一個月幾千元的老農年金和社福單位的經濟補助支應。


▲(圖左)安安家裡鮮少開火,頂多晚上阿嬤會煮些簡單的米麵果腹。(圖右)冰箱塞滿了食物,大多是附近人家拜拜剩的供品餐食,多了就會送來給阿嬤。

  「我生七個小孩,年輕的時候我跟她阿公就在墓地幫人家抬棺材,好的時候一天3、500塊,鄉下人就這樣啊,靠哪裡就吃什麼啦!也是這樣把小孩養大,現在又養孫子啊…」阿嬤從不避諱在安安面前提起家裡的狀況,父母離異、家裡沒錢…但談起抬棺的工作卻刻意說得小聲,不經意望向孫女的她,臉上滿是自卑。


▲年紀相仿的鄰居來找安安玩時,是她少數會露出笑容的時候

  現代人大都火葬,早就沒棺可抬,阿公也已經病逝,阿嬤佝僂著身子,連下田都很勉強。安安的老家多年前就因為老舊傾圮,家人無力整修,只能任憑破敗,現在住的房子是阿公還在世時以耕代租來的,房東看租孫三人可憐,房租也就不多計較。生活只能勉強維持,阿嬤哪還有多的心力照顧兩個孫子。

  「以前放學回家就看電視啊、騎腳踏車…」安安天真地說著以前沒到基地的課後生活,一旁的阿嬤卻是滿臉擔心。

  「鄉下地方龍蛇雜處又沒路燈,囝仔若說要自己回家,我都怕得要死!說什麼也要騎腳踏車去載他們,山路上下坡如果騎不動,就下來走,有時候慢慢騎也要快一小時。現在老了真的騎不動了,好險學校老師說讓他們去社區基地啦,我才放心一點,不然我年紀大都快走不動了,哪顧得了兩個孫子…」阿嬤邊說,邊摸著前陣子不小心跌倒,手腕留下的那條長長的疤。


▲安安的阿嬤細數桌上的藥袋,有高血壓的、手傷在吃的、還有幾包社福單位送來的營養品。

  自從進入社區基地,安安和哥哥放學後有了去處,也開拓兄妹倆的視野,不再只是山裡跑的孩子。安安笑說,雖然阿嬤怕她燙傷,都不讓她煮飯,但社區基地為了訓練孩子自立的能力,早就教她一身本領。在社區基地多元課程的栽培下,她找到對餐飲烘焙的興趣,她最喜歡的就是咖啡,以後還想唸餐飲科,鑽研相關知識,開一間自己夢想中的咖啡廳!之前來台北參加「臺灣夢」活動時,社區志工還帶著她去找咖啡店店長聊天,店長也很友善地和她分享經營咖啡店的甘苦談,讓安安覺得離夢想又更前進了一小步!


▲安安第一次到台北時,社區志工特地帶她到咖啡店觀摩,安安一聊到她的夢想,眼中就散發著熱情的光芒。

  除了安安兄妹得到照顧,阿嬤有空時,也會到社區當志工,陪孩子寫寫功課,老人家的心裡也得到出口,不再只是孤單地留在老房子裡怨嘆。因為阿嬤已無力工作,平常祖孫吃的就是社區接濟的米麵、自耕的蔬菜、或是附近人家拜拜剩的餐食供品,社區志工知道了以後,如果當天剛好有多餘的飯菜,也會讓阿嬤帶回家,減輕一些家裡負擔。

  問安安:「會覺得自己家跟別人都不一樣、會想媽媽嗎?」

  安安表情漠然地說:「還好啦,就是因為爸爸不工作,媽媽才會跟他離婚啊,只是有時候會比較想媽媽,如果假日有去找媽媽再回家的話,會有點睡不著…」

  說完話的安安離開沙發,帶著志工看看她和阿嬤一起睡的房間、廚房、浴室,小小身軀在雜亂的屋子裡鑽來鑽去,一邊和鄰居小孩笑鬧著,彷彿想忘記剛剛提起的無奈。一個10多歲的孩子從小面對家中的離散、匱乏,已經學會不用情緒去處理情緒,不曉得心中壓抑了多少的思緒,才變成我們看到的面無表情…


▲安安和阿嬤就一起睡在其中一間小房間裡。

  離開安安家的路上,想起來時遇到的幾台百萬名車,理事長笑著說:「那都是做葬儀社的,有的是家裡有田地的啦!開著名車在我們鄉下晃來晃去,吃家裡就好,也沒在做事啊…」

  一樣的山裡、一樣回家的路上,有的,卻是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