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愛心捐款

Story愛的故事

和墳墓作鄰居

臺灣夢計畫 2018/09/14

「臺灣夢」社區基地的志工們在暑假特別忙碌,除了幫孩子上課,也要做家庭訪視,關懷孩子們的家庭狀況。基地孩子之一的家家,平時就喜歡到處串門子,加上家訪對象多半是她的同學,所以家家經常自願當小導遊,帶著志工老師們前進。


▲家家喜歡跟著社區志工外出家訪或發送物資,是鄰里大人都認識的孩子。

家家就讀的學校,全校約1/3學生都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大家都住在老舊的三合院或類似工寮的矮舊房舍。白天陽光耀眼,即便這一帶有許多樹林,但也跟一般鄉下無異,但一過傍晚,沒了陽光,道路變得特別陰暗,加上小路蜿蜒,路燈不密集,光想像每天要走過這段路,確實讓人膽戰心驚。基地志工問家家:「晚上回家走這段路會害怕嗎?」家家縮了一下肩頭說:「不知道耶,晚上都是媽媽來接我回家,我沒有一個人走過。」

畢竟是經常到處串門子的家家,她對這帶真的熟透了,總能清楚告訴志工老師,誰誰誰住哪裡、第幾個轉彎就是誰家。基地志工們沿路拜訪幾位家長後,最終站來到家家的家,也探訪她那高齡、因病臥床的阿嬤。

首次造訪的志工顯得相當驚訝,因為家家住在樹林中的矮房,家門一開,映入眼簾是不遠處的墳墓區。這家彷彿是另一個世界,偏僻又荒涼。

家家的父母都是板模工人,收入不好,有工程才有班上,爸爸單日工資約1,800元,媽媽不到1000元。住家環境髒髒舊舊,好像有塵土在家裡飄,志工們平常看家家穿著漂亮的洋裝,很難想跟她家裡的狀況聯想在一起。

平時多是媽媽在家煮飯,但家家都固定打包社區基地吃不完的午餐回家,減輕家庭負擔。


▲家家的家外觀看起來普通,但屋內髒髒舊舊,地板只是水泥鋪蓋,家裡沒有太多擺設。圖右是媽媽。

2018年初,家家經由學校轉介到「臺灣夢」社區築夢基地,因為她來自高關懷家庭,所以學校特別拜託基地志工多加照顧。志工老師在幾次家訪中也發現,爸媽因為工作認識許多工地朋友,而這些大人們經常聚集在家裡喝酒,從大中午就開喝。幾次社區基地下課後,都是不同人來接家家回去,志工老師問她是否認識這些人,她都說:「他們是爸媽的朋友。」

家家每次到「臺灣夢」社區基地,就跟其他同年級的女孩們嘰哩呱啦,午餐時間也是講不停,但她是自律的孩子,上學不遲到,抵達社區馬上寫作業;她也喜歡社區的多元才藝課程,還擔任課堂小老師,協助同學完成作業。

「臺灣夢」不只要讓偏鄉孩子平安,也需要父母的協助與支持,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社區基地志工透過與家長溝通,邀請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參與社區活動,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共同撐起社區安全網絡,讓他們在安穩的環境中長大!


▲家家喜歡森巴鼓,為了近期的演出正加緊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