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愛的故事 愛的故事
賽事介紹

Story愛的故事

1+4的家

愛接棒 2019/04/10

夕陽餘暉下,孩子們趕著在草地的灑水器啟動前多投幾球,身後陸續傳來摩托車聲響,孩子們沒有回頭,但從他們興奮地相互示意的神情看來,是在猜測今天是誰的爸爸扛了成箱飲料,還是誰的媽媽又買了點心?六點一到,孩子們衝上前去圍成一圈,答案揭曉!是阿勇爸爸送來消暑的西瓜和冰棒,孩子們開心地大聲吆喝,劃破先前專注練球時的寂靜。

每次練球的時間還沒結束,場邊就已經出現很多家長拿著食物和毛巾,等著孩子走過來休息,同樣的場景固定上演。「教練我要回家囉!」剛加入球隊當實習生的阿連,很有禮貌地和教練道別,潘忠勳教練的餘光往後看,看到阿連的爸爸急忙跑來幫忙揹著書包。「這裡的孩子多半都比較被寵啦,畢竟我們算是社區棒球隊。」潘教練邊揮手邊這麼說道。

球員們差不多都跑光了,場邊卻留下四個孩子。按照身高一字排開依序是二年級的阿宇、四年級的阿泓、小均和六年級的阿熙,他們是出於各種原因被「寄養」在潘教練家的孩子。

別的小球員都有爸爸媽媽,但他們四個和教練組成了一個「家」。

同學回家後,另一個名為「球隊」的家開始運作
回到「家」之後,年紀最大的阿熙拿出一袋中午學校吃剩的便當,因為「家」裡沒有加熱工具,大家將就冰冷地吃,潘教練說:「有時候,我會再加一些麵條或是白飯下去煮,雖然看起來很克難,但孩子們都說這樣比較好吃。」
▲這些是「家」裡全部的家具了。每天早上教練用卡式爐幫孩子們做份蛋餅或是烤個吐司。教練說,哪天有電鍋,就可以幫孩子熱飯。

潘教練一個月的薪水扣掉給台北家裡的生活費後,剩下的全部「梭哈」在這群孩子身上。這個名為「家」的宿舍,不能像一般家庭可以買零食、飲料,只有很「偶爾」的時候,潘教練會心疼他們,省了點錢到附近的夜市或是量販店買披薩、雞腿讓孩子們開心。

這個「家」很忙碌,教練要像父母般追著小孩拿聯絡簿、檢查作業、趕他們洗澡,還要盯著他們整理書包,催促十點以前要上床睡覺。要不是孩子們喊他「教練」,還真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名爸爸帶著四個小孩的家庭。
▲這個「家」位於店面的二樓,狹小的空間擺著三張床舖,有時甚至要擠下五個小孩。

照顧:沒有棒球精神的阿宇
8歲的阿宇經常哭著想找媽媽,有時因為玩遊戲被撞到而大哭,別人笑他沒有「野球精神」─不過,阿宇本來就不是來打棒球的。

阿宇的媽媽是越南外配,和丈夫離婚後便在當地經營小吃店。阿宇加入球隊前,每天都在小吃店幫忙接待客人,但是他把粗話當口頭禪,叫他吃飯、叫他去洗澡,聽到的回話都是粗話。

這樣的偏差行為讓阿宇在學校很不得人疼愛,但教練仍是全心全意照顧他,「吼,你看了也是會不捨,有次放假他跟著父親回家,準備回家的行李時,阿宇什麼都沒帶,人怎麼去的,就怎麼回來,我一問,他說兩天假日都沒有洗澡,也沒有吃飯,你說怎麼會這樣?」現在教練每天都會抽時間和阿宇談心,也期盼透過棒球的團體生活和紀律,慢慢幫助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改掉壞習慣。

轉變:不愛上學的孩子
小鈞很喜歡職棒的中信兄弟隊,經常關注球員的近況,聽教練說他是個練球相當認真的孩子,不過這是近一年才有的轉變。

小鈞是社會局強制介入的孩子,他上面有四個成年的哥哥姊姊,下面有一個還在喝奶的弟弟。家裡因為人口多,父母疏於照顧,結果國小開學了,小鈞沒去學校報到,直到社會局找上門,才被送到學校、加入球隊。

小鈞除了功課差了一點,和早上賴床這兩個缺點外,教練說他是個善良、溫暖的孩子。有次小鈞玩鬧的時候,不小心弄傷同學,當晚對方的媽媽來接時,小鈞立刻向前主動道歉:「阿姨對不起,是我弄的。」

教練說,他照顧小鈞就是想守住這善良的個性,「我希望能一直保護他打球到高中,上了高中之後,我和他說要去考警察、當消防員都可以,但在這之前一定要在球隊受照顧才行。」

依賴:爸爸的味道
「你不知道我爸爸過世了嗎?」

阿弘的爸爸過世後,打工的媽媽無法照顧他,便把他送來棒球隊,當別人問起「為什麼來打棒球?」他都這樣回答。

或許因為從小缺乏父愛,阿弘在教練眼裡有點孩子氣,喜歡跟大人親親抱抱,在外人眼裡也是很討喜、乖巧的個性,「有一次我剛好要開刀去醫院,就帶他們著去台南,我在診間裡面開刀,阿弘就和其他人坐在外面等,不吵也不鬧。」教練說。

問起阿弘最喜歡教練哪一點?,他說:「我最喜歡教練帶我們去夜市或是大賣場買東西吃,我最喜歡吃炸雞腿和披薩!」在阿弘心目中,教練就像爸爸一樣。

長大:照顧家的能力
教練不在的時候,這個「家」由六年級的阿熙發號施令,招呼其他弟弟們洗澡、折衣服,必要的話,還要督促他們把功課寫完。

不過在學校班導的眼裡,阿熙卻是愛唱反調又愛捉弄別人,好幾次把老師氣得要出動教練來處理。

但有一次大家正在寫功課時,小鈞不小心將其他隊友弄受傷了,阿熙立刻衝上前去確認傷勢:「你眼睛看得清楚嗎?你可以坐起來嗎?來,你坐在這不要動,我去保健室請護士阿姨過來。」話才一說完,阿熙就消失在課輔教室門口。隨後他帶著一大包冰塊回來,因為護士阿姨下班了,他靈機一動,想到總務處有冰塊,於是取了一些過來幫受傷的同學冰敷。教練進來問怎麼回事時,其他同學忙著告狀,他只專心處理受傷同學的傷口。其實在阿熙愛嘲笑、捉弄同學的背後,有一顆比誰都冷靜的心。

教練說,阿熙的成熟來自他弱勢的家庭,因為哥哥很早就離家打球,他在家裡也得要扛起責任,來到棒球隊後,又因為是六年級,更要拿出哥哥的樣子照顧別人。但可惜阿熙在這個「家」的日子進入倒數,爸媽見他球打得不錯,想把他轉去高雄的國中培養,而阿熙也想把球打好,希望未來能成為職業棒球選手,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
▲阿熙(左)是這個「家」最大的哥哥,當教練分身乏術時,他就要照顧其他的球員弟弟們。

未來:只要有需要就會陪伴他們
一路陪伴四個孩子打球、長大的教練認為,孩子們的照顧問題並不會因為國小畢業就獲得解決,如果有需要,他願意繼續幫忙這群孩子,直到他們能獨立、穩定生活。教練說:「像阿茂,他國小五年級就跟著我,到現在國一了還是會來我這裡住,他父母再婚後,有了新的弟弟,阿茂不是很喜歡回去,所以有的過節放假,他還是會跟著我回家。」

這個「家」沒有電視、沒有網路,但孩子們依舊甘之如飴,也不孤獨,因為他們的生活早已被棒球充滿。同學各有一個爸爸媽媽,但他們有個以一擋百的教練,和好多情同手足的隊友們,這個「家」很熱鬧,也很令四個孩子們驕傲。
▲這個「家」沒有冷氣,在炎熱的南部相當難熬,但孩子們不抱怨,總是笑著說:「教練已經對我們很好了,刻意找了這麼大的電風扇給我們。」